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許多曾被視為高風險的手術項目逐漸突破瓶頸。70歲的江姓老翁在突發劇烈腰痛與腹痛後,緊急送醫檢查發現罹患危及性命的腹主動脈瘤破裂。台中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生鄭伊佐領銜的醫療團隊,面對這個直徑高達10公分,是正常動脈三倍大小的動脈瘤,採取最新穎的微創技術進行搶救。手術團隊運用血管內支架與血管內錨釘的複合式治療方案,克服了「瘤頸過短」的棘手問題,成功救回江姓老翁一命。
突破醫療現況
這項創新的手術方式不僅大幅降低手術風險,更縮短了恢復時間,讓病人在術後第三天就順利脫離呼吸器並轉入普通病房。
鄭伊佐醫生指出,腹主動脈瘤有「隱形炸彈」之稱,主要是因其早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視。以這次個案為例,江姓老翁雖曾發現腹部有跳動性腫塊,但因未出現明顯不適而延誤就醫時機,險些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預防醫療保健 習慣刻不容緩
醫療團隊也特別提醒,若出現腰痛、腹痛等疑似症狀,或觸摸到腹部有異常跳動感,應立即就醫檢查,及早發現早期治療。尤其高血壓、長期吸煙、糖尿病患者,以及具有家族病史的人都是高風險族群,應養成定期接受超聲波檢查的習慣。經過這次驚險的經歷,江姓老翁也下定決心戒煙並調整生活習慣,為自己的健康帶來正面改變。
【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