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4-09-11 04:29:55
日報

不只皮膚問題 冀多支援濕疹家庭

分享:
濕疹

濕疹是香港以至全球最常見的兒科皮膚病,而且發病率呈上升趨勢,2022年香港小一及小二學童濕疹發病率高達41.6%,情況不容忽視。而濕疹不單是皮膚問題,更可能影響學習、成長,甚至家庭關係和加重經濟負擔,病友組織濕疹關注組及香港過敏協會希望政府可增撥資源,在藥物及情緒上支援濕疹家庭。

皮膚科專科醫生何景文表示,濕疹常見症狀包括出紅疹、痕癢、滲血或滲水,「如果情況持續,長遠還會出現鱗屑、皮革樣增厚及乾燥等皮膚問題。」成因則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及患者的免疫成熟因素有關。當皮膚屏障功能出現障礙,表皮留不住水分,以及致敏原進入真皮層造成的刺激,就會誘發炎症反應。

濕疹關注組 香港過敏協會 黃敏兒 何學工 何景文

(左起)黃敏兒、何學工、何景文、兒童濕疹患者家長。

可致認知發展遲緩

香港過敏協會主席及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何學工指,濕疹不單是皮膚問題,「就患者個人而言,為避免致敏原,衣著選擇有所限制,飲食上也要戒口;持續痕癢和痠痛或致搔抓至出血,又影響睡眠質素,繼而情緒變差易煩躁,出現行為問題;外觀會被標籤為負面印象,對社交造成障礙,也影響體育活動、洗澡等日常生活。」外國亦有研究指,濕疹學童缺席較多,較難集中上課或溫習,影響學業;也可能導致生長遲緩及認知/神經發展遲緩。

adblk6
濕疹

為照顧濕疹子女,父母隨時「冇覺好瞓」。

家長同受煎熬

濕疹學童的家長也同受煎熬,為照顧子女會有更多的失眠日數,每周須花額外9.5小時處理子女濕疹問題,67%有感因此工作表現下降、82%擔心子女濕疹復發、54%感到哀愁或抑鬱。家長每年須帶子女見醫生7至23次不等,視乎嚴重程度。除治療開支,家長也擔心治療時間、效果及副作用。何學工認為,「兒童濕疹應及早治理,以免病情惡化及變成慢性,影響身心發展。」

處理炎症如救火

何景文以「房屋起火」比喻濕疹的治療,「房屋起火當然要救火,就像濕疹發病要先控制炎症一樣,醫生會因應炎症情況使用合適『救火工具』,包括不同劑量的外用類固醇,然後就要修復房子,做好預防復發的工作,例如避免誘發因素、適當使用護膚霜,認識正確的皮膚護理方法等。」對應中度至嚴重濕疹,較新有新型生物製劑及口服小分子藥物JAKi(JAK抑制劑),前者可用於6個月至5歲的患者,研究指治療16星期後,53%患者可改善七成半或以上,痕癢程度減近半。後者阻截免疫細胞傳訊途徑,適用於12歲或以上人士。

濕疹家庭須面對不少困難,濕疹關注組註冊社工黃敏兒希望,政府能夠將生物製劑安全網資助資格由6歲調低至6個月;推出針對兒童照顧者的社會保障政策,例如提供津貼及增加託兒服務名額;設立心理情緒支援熱線;加強公眾教育,正確認識濕疹,減少歧視。

會員免費換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愛❤迎蛇年利是封」及揮春!

會員免費換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愛❤迎蛇年利是封」及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