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智庫指,內地人口老齡化,有需要延遲退休年齡。(新華社)
全國人大常委會去年表決通過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由今年1月1日起,用15年時間逐步將男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來60歲延遲至63歲,女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來50歲及55歲,分別延遲至55歲及58歲。達到一定基礎後,單位與職工可以協商,彈性提早或延遲退休,以不超過3年為界。
在內地國企工作多年的官女士,兩年前因為工作壓力及身體健康問題申請提早退休。她說剛開始退休時感到十分焦慮,原本打算在社交平台宣洩感受,卻引起不少關注,成為擁有數千名粉絲的自媒體博主。
官女士說以往工作壓力大,經常出入醫院。現時平台上只賺取約2千元人民幣收入,但工作比較輕鬆,更重要是繼續證明自己的能力,找回自我價值。
銀齡智庫估計中國十年後或有三成人60歲以上
內地組織「銀齡智庫」發起人李也認為,面對人口老齡化,不少50多歲打工仔仍在準備養老金。他認為延遲退休年齡,可以讓「低齡老人」有更充足時間準備退休生活。李也估算,10年後中國可能有高達三成人口屬於60歲以上,但這種趨勢亦為「銀髮經濟」帶來機遇,行業未來有望保持每年約7%的長期穩定增長,當中以文旅和智慧養老的發展空間較大。

退休會計師楊冬燕說,看好銀髮經濟前景。(港台圖片)
根據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當代社會服務研究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去年12月共同發布的《銀髮經濟藍皮書》估算,目前中國的銀髮經濟規模約7萬億元人民幣。隨著更多老年人對健康生活的服務需求增加,智能健康設備、遠程醫療、復康護理等領域將成為經濟新增長點。
退休會計師楊冬燕亦看好銀髮經濟前景,她與合夥人一同創業,與一家美國環保超市合作,提供健康產品推廣服務。她說家人離世,令她提升對慢性病的健康意識,看到「預防醫學」帶來的機遇,跟著自學經營社交平台帳號,現時每月可帶來約5位數字的穩定收入。
原文刊登於 香港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