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上海證券交易所及深圳證券交易所先後正式開業,經歷30多年發展,時至今天,滬深交易所與2021年註冊成立的北京證券交易所,分別涵蓋主板、創業板、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由上海交易所成立時率先掛牌的「老8股」,到現時逾5000間企業。過百家企業躋身世界500強,推動中國經濟發展。
資深證券業人士:A股融資功能已達 投資回報有待加強
剛由英大證券研究所退下所長職務的李大霄,是股齡逾30年的老股民。他說當年買股票的人,並非一般民眾,深圳市政府曾動員幹部帶頭買股票,向民眾示範。他說股市為企業融資的功能已經達到,對經濟亦帶來巨大貢獻,但對於超過2億散戶的投資回報,仍然有待加強。
史美倫:內地市場30年來是「跑過來」 當年推行退市工作具挑戰
1992年中國證監會成立,港交所高級顧問史美倫回顧,當年獲時任總理朱鎔基邀請,在2001至2004年期間,出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任內推出多項監管法規及條例,並嚴格處罰違規行為,希望做到股市更規範。 史美倫表示,當時內地市場仍屬初生,投資者不熟悉市場操作。她形容過去30年間,其他市場發展是「行過來」,但內地市場是「跑過來」,過程中自然會有跌跌撞撞。當時推動退市相關工作挑戰很大,要令投資者及地方政府明白,無法救的企業要讓它退市。經過30多年發展,內地市場變化很大,投資者亦成熟了。
中證監: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已基本形成
今年4月國務院推出資本市場指導性文件,即「新國九條」,提出要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增強分紅穩定性等。文件亦在保護投資者、上市公司質量、監管能力等多方面提出指導意見。 中國證監會綜合業務司司長周小舟表示,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已基本形成,政策效應正逐步顯現;著眼由源頭提高上市公司質素,指導交易所修訂上市規則,提高上市監管要求;將隨機抽查比例,由5%提升至20%;著眼推動上市公司提升投資價值和加強投資者保護,圍繞分紅、回購、退市監管等方面出台若干政策措施。 他說,中證監正深入學習貫徹三中全會精神,研究謀劃資本市場一攬子改革開放舉措,在投資端,將積極推動有關方面優化中長期資金入市政策安排、引導上市公司持續提升公司投資價值,提高投資者回報水平。在融資端,將改革優化發行上市制度。
中證監:繼續優化互聯互通機制 歡迎更多外資投資中國資本市場
中國證監會國際合作司(港澳台事務辦公室)副司長焦彩霞表示,滬港通、深港通開通以來,不斷完善優化,在交易額度、標的擴容、交易機制、監管合作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南北向資金交易活躍。中長期看,中證監將繼續優化互聯互通機制,為國際投資者提供更友好便利制度環境。
她提到,近年中證監在穩妥推進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取得一系列新進展和新成效,未來將繼續擴大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由歷史經驗看,外資有進有出是正常現象。截至7月底,今年以來北向資金累計小幅淨流入。她說,未來一段時間,一方面中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變;中國資產估值優勢進一步顯現,滬深300指數市盈率約11倍,遠低於標普500指數的25倍,隨著中國穩步推進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外資投資A股市場將更加便利。
她又提到,從投資多樣性、資產估值水平和長期回報角度看,A股等中國資產仍有較強吸引力,歡迎更多外資投資中國資本市場。
原文刊登於 香港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