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2-04 04:29:51
日報

不再被長短腳困擾

分享:
不再被長短腳困擾

不再被長短腳困擾

長短腳是指一條腿比另一條腿長或短的情況,脊骨神經科醫生黎思駿表示,長短腳通常是由於發育、創傷等原因導致長度差異,約有10%至2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腿部長度差異。曾有田徑運動員,因家長在子女發育時期未有察覺到長短腳的問題,導致跑步時下腰椎創傷及勞損;經脊醫治療後,患者亦須長期穿著訂做的高低鞋墊彌補長短腳的差別。 

長短腳問題大多因兒時下肢受創傷或發育不良引起的。下肢受創後,骨骼修復過程可能出現差異,甚至影響日後發育,令腿部長度出現變化,造成長短腳問題。而下肢發育不良亦可構成長短腳,所以要確保良好的肌肉發展及脊骨位置的排列,減低長短腳風險。

長短腳 下肢受創傷 發育不良

長短腳問題大多因兒時下肢受創傷或發育不良引起。

或造成髖關節問題

研究調查中發現,長短腳不但會造成下背疼痛,更可引發髖關節炎、壓力性骨折、髖關節鬆動、站姿平衡能力降低、髖關節的力量傳遞系統異常及運動產生傷害等,不容忽視。至於左右腳要差多少公分才足以產生不良影響?研究指出,雙腳差距1公分以上在臨床上被判定為顯著長短腳差異。黎思駿續指,長短腳主要分為結構性和功能性,前者指腿部骨骼本身有長短的差異,通常難以單靠手法治療及運動改善;功能性長短腳則指盆骨排列或下肢肌肉不相稱,大多由後天壞習慣形成,例如不良的生活習慣造成姿勢異常,運動姿勢不對導致脊椎或盆骨發生錯位等,亦是較常見的一種。

初步評估長短腳

仰臥對比目測法:
仰臥平躺,屈髖屈膝並雙腿併攏,觀察兩側膝蓋的高低,如長度不一,則顯示小腿長短不一。再將兩側大腿保持平行繼而觀察膝蓋的長度,若有差異表示可能出現長短腳問題。

跪坐對比目測法:
先雙腿並攏地跪坐在地上,臀部貼合腳心,並把背部挺直,然後觀察大拇趾的長度。如長度不一,則有可能出現長短腳的問題。

鞋墊減長短腳影響

長短腳可能發生在青少年發育期間或成年期(外在因素)。家長如發現成長期的孩童左右腳實際差異大於2公分以上,建議尋求專業意見及作詳細的全脊評估。成年期的功能性長短腳可能伴隨疼痛,若發現症狀則建議及早就醫接受治療以避免情況加劇。造成功能性長短腳的原因有很多,找出功能性長短腳所造成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改善情況。除了解決痛症外,脊醫亦會因應情況採用不同方法調整移位的問題,也可以藉由矯形鞋墊,有效改善長短腳對患者造成的影響,故切勿耽誤治療。

adblk6
脊骨神經科醫生黎思駿

黎思駿指日常保持良好姿勢,可避免功能性長短腳。

日常保持良好姿勢

黎思駿表示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姿勢,注意日常站姿和坐姿,避免長期重心偏移,「站立時雙腿應張至肩寬,讓重心平均落在雙腿,同時抬頭挺胸腰部挺直,肩膀放鬆視線保持平視。坐下來時背部要貼靠椅背雙腿自然微微分開,膝蓋與臀部成直角,坐姿亦須適時改變,避免因久坐引致不良姿勢。」另外,為保持腰臀部肌肉協調發展,應進行定期拉伸和鍛煉。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