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失明主因之一,但由於症狀不明顯,所以隨時無聲無息偷走你的視力!全港約有12萬名青光眼患者,當中七分一患者更蒙受失明的痛苦。眼科專科醫生黃嘉偉醫生表示,隨醫學科技進步,青光眼治療的針對性不斷提高。除控制病情外,患者的生活質素也獲得更多保障。
70多歲的陳婆婆(化名)一直飽受青光眼之苦,需要長期依賴3至4種眼藥水控制眼壓。為長遠控制病情,聽從眼科醫生的建議下進行微創青光眼手術。術後漸見成效,眼壓明顯降低並再次受到控制,而兩年內無須再使用眼藥水。
症狀難察覺 定期檢查不可少
青光眼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類,當中以慢性青光眼較為常見。當眼內液體(房水)無法正常排出時,會導致眼壓升高,壓迫眼球後的視神經,令視神經受損。患者的視野會逐漸收窄,視力變得模糊。早期慢性青光眼基本上沒有明顯症狀,患者一般難以察覺。每當患者感到眼部不適而求醫時,多數已屬較後期階段。一旦延誤治療,嚴重更可致盲。
為免錯過治療時機,定期檢查是保護視力的關鍵。黃醫生建議,年屆40歲或以上、有家族遺傳病史、深度近視或睡眠窒息症等人士,應每年進行檢查。當中,以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及視野檢查較為普遍,分別針對眼壓及視力功能作出評估,有助醫生精確診斷並跟進病情。
藥物改良進步 有利病情控制
青光眼藥物以眼藥水為主,以控制眼壓及舒緩病情。黃醫生指,近年的複方眼藥水結合2種藥水成份,省卻患者需同時使用多種眼藥水的時間:「滴眼藥水依賴患者自律,日常忘記滴藥的情況難免發生,而複方眼藥水有助提高依從性。」部分複方眼藥水甚至不含防腐劑配方,減輕以往眼乾或痕癢等副作用。
治療方法推陳出新
激光治療是處理嚴重青光眼的方法之一,選擇性激光小樑成形術(SLT)以激光能量刺激小樑,改善排水及削減睫狀體造水功能,將眼壓降低。優點是風險低且副作用輕微。惟降眼壓的效果相對短暫,不少患者可能需要定期(每隔數月或一年)接受治療。
另外,傳統青光眼引流手術(小樑切除術),會於眼球開洞作為排水口,將過多的房水排出,從而降低眼壓。近年,新型微創青光眼手術亦越趨普及,透過植入微型引流導管幫助排出房水。由於傷口細小,手術的創傷性也大大降低。復原快及效果較持久。一般適合病情穩定,又不希望長期使用眼藥水的患者。
黃醫生提醒,市民要及早正視風險並定期檢查。青光眼不同的治療方法各有成效及風險,建議患者衡量個人情況,諮詢醫生意見後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此文章由愛力根香港有限公司支持,作教育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