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時資訊科技發達,加上整體知識水平提升,社會大眾愈來愈重視對健康的追求,而大部分的養生知識來自電視養生節目、微信或報章雜誌上的養生文章,以及養生書籍等。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註冊中醫師蔡曉欣認為,大家要分辨內容真偽、會否有宣傳成分而變得偏頗,以及有時內容亦未必適合所有人。

蔡曉欣認為,做到早睡早起、適量飲食及保持情緒平穩,已是養生之道。
由中醫角度談養生,蔡曉欣表示,「其實跟治病同一道理,講求辨證論治,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體質作出調整。其實最好的養生方法,可以簡單從日常生活中做起,包括養身和養心兩方面。」
早睡早起
養身所指的是身體的健康,當中最重要的是睡眠。蔡曉欣指出,「大家時常說的早睡早起,早睡是指每晚11時至12時之前要睡覺,一般來說正常需要6至8小時睡眠,但實際每個人所需要的睡眠時間各不相同,以能維持第二天日常工作需要,而不感覺到疲累困倦為準。」

早睡早起可能是都市人最難做到的一項。
飲食適量
飲食方面就以均衡為原則,一般健康人士沒有特別的飲食禁忌,但應該以適量為原則。針對香港比較濕熱的氣候特點,蔡曉欣認為,「煎炸油膩、生冷冰凍之食品需減少食用,例如薯條、天婦羅、魚生、生蠔、凍飲、雪糕等。另外,一些濕熱的食品亦需少食,如榴槤、芒果、菠蘿、燒鵝等。對於不同的疾病而言,需要戒口的東西也各不相同,例如濕疹忌食海鮮、辛辣、甜食、飲酒;痛風忌食火鍋、海鮮、豆類;胃痛胃脹忌食豆腐、豆漿、豆類、糙米、難消化及堅硬的食物;風濕骨痛忌食糯米、芋頭等。」
維持情緒穩定
蔡曉欣續指,「養心指的是心理健康,日常生活中我們會遇到不同的事件、壓力或問題,導致不同情緒的產生,包括喜悅、憤怒、悲傷、憂慮等,我們最重要的是維持情緒的穩定,因為梅核氣、中風、不寐等疾病,便是易受情緒影響而引致的。」
如果可以做到上述的事情,如《黃帝內經》所言的食飲有節,起居有常,已經是很好的養生之道,毋須刻意追求其他的養生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