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智能手錶成為都市人常用的健康監測工具,部分能夠用以偵測檢測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究竟什麼是心房顫動?使用智能手錶偵測心房顫動是否準確?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心臟科臨床助理教授黃浚嘉醫生指出,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正,特色是心房快速而不規則地跳動。60歲以上長者,每100人就有6人患心房顫動。心房顫動的病徵包括:心悸、胸口痛、氣促、暈眩及昏厥等。
目前智能手錶有兩種方法來偵測使用者心房顫動的問題:第一個方法會使用光學方法—光容積描記法(PPG),在智能手錶背面的綠光燈,是用以偵測使用者的心跳,從而判斷是否有不規律的情況。第二個方法則使用心電圖或單導聯心電圖(SLECG),智能手錶中有兩塊導電的鐵鏈,一旦將雙手放在手錶上,便可以進行單導聯心電圖,此方法與在醫院內所進行的心電圖形式相若。研究顯示,部分智能手錶的陽性預測值達八至九成。一旦手錶發現心律出現異常,便會有提示訊號通知使用者。他續指,診斷心律不整或心房顫動最後需要由醫生進行檢查,並透過房顫中風評估表,以評估患者出現中風的風險及是否需要服用抗凝血藥來控制病情。
心房顫動增加中風的風險
心房顫動患者由於心房未能有效地將血液泵出,部份滯留在心房內的血液黏稠在一起形成血栓。一旦血栓流向腦部血管及造成血管阻塞,會令腦細胞缺氧死亡及引致缺血性中風。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風險比一般人較高約五倍。風險較高的患者,有可能需要服用抗凝血藥。口服抗凝血藥藉著干擾凝血因子減少血栓形成,能減低中風的風險約七成。
舊式抗凝血藥「華法林」可抑制依賴維生素K的凝血因子活化,以減少血栓形成。服用「華法林」的患者須固定日常飲食中維他命K的攝取量,以免影響「華法林」的藥效。另外,亦須要定期驗血檢驗「凝血酶原時間」/「國際標準化比值」(PT / INR)及在有需要時由醫生調校「華法林」劑量。
新式抗凝血藥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劑及直接因子Xa抑制劑。新式抗凝血藥的整體中風風險(包括缺血性及出血性中風)及引致腦出血的風險比「華法林」低。此外,新式抗凝血藥的藥效不易受維他命K含量高的食物影響,固此服用期間不須嚴格控制維他命K的攝取量及經常抽血檢驗。
*備注︰黃浚嘉醫生提醒,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檢測及治療有多種不同方案,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醫生討論,再按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病情、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