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據流行病學的資料統計指出,人一生中約有10至20%機會患上抑鬱症。而當中約有三成抑鬱症患者會患上頑治抑鬱症,長時間受症狀困擾。持續的病情不單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更會打擊意志,令患者對治療及前景感到焦慮。有精神科專科醫生值此勉勵患者,抑鬱症是可治之症,如患者能與醫生緊密溝通,並積極配合治療,有助走出抑鬱症陰霾;加上,現時治療抑鬱症的藥物推陳出新,已發展出針對不同病理機制的新型藥物,為患者提供另一治療選擇。
頑治抑鬱打擊患者信心
頑治抑鬱症會導致患者持續情緒低落,長期受症狀困擾,並且對日常生活構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在工作方面,患者或會失去動力,難以集中精神,令工作表現下降;而在家庭方面,患者或會表現得對家人缺乏耐性及易怒,影響家庭關係。此外,病情亦會令患者的社交意欲下降,對人際關係方面造成影響。
根據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的定義,如患者曾經嘗試最少兩種抗抑鬱藥,而其劑量、服用時間及依從性均充足,但病情仍未改善,便屬「頑治抑鬱症」。「頑治抑鬱症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病情卻未改善,士氣難免受到打擊,並且對治療失去信心,有些患者甚至認為自己康復無期。」精神科專科葉沛霖醫生說。
抑鬱症治療可能遇到的挑戰
葉醫生指出,在抑鬱症的治療上,一些因素可能影響病情進展,當中包括患者沒有遵循醫囑服藥、自行停藥或更改服藥份量;患者患有共病如酗酒問題或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患者面對持續壓力,如工作壓力及家庭壓力,及缺乏社交支援等。抑鬱症有不同的成因,包括生理、心理及環境;而生理因素當中又包括不同的腦部神經傳遞物質,如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或多巴胺水平失衡所引起。葉醫生強調,針對病因,度身訂造適切的治療方案,包括適當的藥物是治療的關鍵。
新型藥物針對不同致病機制
在傳統的加強治療方案,醫生會為頑治抑鬱症患者處方情緒穩定劑如鋰劑,但長期服用鋰劑有機會影響甲狀腺及腎功能,並須定期驗血。幸而,近年市面上推出新一代抗精神病口服藥物如血清素多巴胺調節劑,可有效調節腦內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及多巴胺的水平,改善患者的抑鬱症狀,亦相比起傳統藥物有較少副作用,提升患者的⽤藥依從性。葉醫生補充,維持健康及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控制病情亦非常重要。患者應養成均衡的飲食習慣,有充足的睡眠,以及做適量的帶氧運動。此外,患者亦可擴闊社交,多與朋友及家人分享自己的感受,更可建立自己的興趣,以穩定情緒。
就讀大學的陳同學,自高中起患有抑鬱症,會無故出現情緒低落、失去動力、失去興趣、思想負面及專注力下降。陳同學更受疲倦問題困擾,即使有十多小時的睡眠時間,亦因起床困難而缺課,與家人產生爭執。由於原用的抗抑鬱藥物未能有效控制情緒,經醫生評估後,醫生在陳同學原有的抗抑鬱藥物上加入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作增強治療。約一個月後,病徵均有改善。至今陳同學已如常上課及可以擔任兼職工作,病情穩定受控,與家人相處融洽。
葉沛霖醫生提醒,抑鬱症的治療有不同方案,患者應與主診醫生商討,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