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1月20日是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日,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病)患者會因氣管變得狹窄而呼吸困難,繼而令活動能力下降,患者更加「唔願郁」,形成惡性循環。事實上,運動鍛煉能減少日常出現呼吸困難的風險、提升肌力,改善生活質素。
美國胸肺學院(港澳分會)會長李寶文醫生引述世衛資料,2015年全球約有317萬人死於慢阻肺病,相當於全球總死亡人數的5%,為第三大致命疾病。香港方面,2014年約有5萬名慢阻肺病患者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其中兩成較嚴重的患者平均每年到急症室求診3.7次、住院2.1次,平均留院日數達13.7日。
預防急性發病
原來,吸煙佔了九成慢阻肺病的致病原因,而每5個吸煙者中,有一個最終患上慢阻肺病。每次急性發病都會令肺功能下降,李寶文指出,吸煙或二手煙、空氣污染、細菌和毒感染都是觸發因素,「要預防急性發病而入院,患者須戒煙、接受藥物治療、做適量運動及定時接種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

墮入惡性循環
可是,不少患者以為自己不宜運動,因為可能加劇咳嗽、咳痰、喘鳴及呼吸困難的症狀。香港胸肺學會會長林志良醫生則表示,「如病人運動不足,會使體適能水平和肌力下降;當病徵持續加劇,病人更難做運動,形成惡性循環。長遠會增加患上肌肉無力、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等合併症的風險。」
研究顯示,慢阻肺病患者在入院前的體能活動量若屬高水平,出院後因慢阻肺病再度入院的風險,比低體能活動量患者大約少一半。患者參加胸肺復康後,其往後入院風險比未參與的患者亦大減四成。胸肺復康運動包括呼吸訓練,用最小的動作吸入最多的氧氣,減輕肌肉負擔;帶氧運動鍛煉心肺功能;肌肉鍛煉提升肌力。林志良續指,「患者如可依從醫生及復康治療師指導下做合適的運動,可以減少日常活動出現呼吸困難的風險,並大大延緩肺功能走下坡的速度,保持生活質素。」
抗阻力運動
今年84歲的李先生,確診慢阻肺病二十多年,疾病初期一直都保持每天游泳的習慣,可是去年病情轉差,評估後須長期用氧氣機幫助呼吸,因而停止運動。去年至今年初共留院4次,因見到其他患者肌肉流失不良於行,故現在重新運動,包括每朝到公園步行半小時,隔天亦會到健身室做抗阻力運動,現在可連續步行20分鐘毋須休息,至今也沒有再入院。
物理治療師余大為為患者示範幾個小運動:
1. 踏台階:跟隨節奏或按自己的能力「上上落落」,訓練心肺功能。
2. 健身腳踏機:體能上不能應付踏台階的患者可以利用健身腳踏機訓練心肺。
3. 橡筋帶練下肢:將橡筋帶套在雙腳上,扶穩後單腳站立,另腳向外抬起,慢慢放回地上,訓練下肢肌力。
4. 橡筋帶練上肢:雙腳踏住橡筋帶,手拿著兩端,開始時雙手垂下,然後向上舉高,再慢慢放下,訓練上肢肌力。

1.踏台階

2.健身腳踏機

3.橡筋帶練下肢

4.橡筋帶練上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