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陳先生身體健壯,有著規律慢跑的好習慣。今年初接受政府補助癌症篩檢計劃中的大腸癌篩檢,因大便隱血測試呈現陽性反應,建議陳先生接受大腸鏡檢查,在檢查過程中發現陳先生大腸中有數顆瘜肉,於是依照標準流程進行瘜肉切除術並將檢體送交化驗,結果為良性大腸腺瘤,並仔細叮囑需要定期接受追蹤。
四大癌症防治原則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胃腸肝膽科醫生林彥廷表示,癌症防治原則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台灣國民健康署推廣「免費四大癌症篩檢服務」包含大腸癌、口腔癌、乳癌及子宮頸癌。而大腸癌篩檢的補助對象是50至74歲民眾,每兩年可做一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檢查糞便表面是否有肉眼看不出來的出血跡象。這項檢查不需要飲食限制,僅需要使用專門的容器與採集勺取得適量糞便後,放入專門的採集管後盡速送回醫院。
大便隱血測試非百分百準確 出現這症狀應就醫
林彥廷強調,大便隱血測試是安全且方便的篩檢工具,然而這項檢查準確度並非百分之百。除了糞便檢查出現異常結果之外,如果個人有大腸癌家族史、發現大便中有血、有黏液、排便習慣改變(時而便秘,時而腹瀉,或大便口徑改變)、體重異常減輕或持續貧血,都應視為健康的警訊,建議提早就醫接受評估,把握治療黃金時機。
大便隱血測試陽性 再安排大腸鏡
林彥廷說,若大便隱血測試陽性呈陽性,應盡速至腸胃科就醫,由醫生評估後安排結腸內視鏡檢查。結腸內視鏡檢查的價值在於除了可以直接觀察腸道內狀態,醫生亦能即時對於潰瘍或瘜肉等可疑的癌前病變進行切片或切除。檢查結果粗略分為:正常(不需治療,依照癌症篩檢計畫追蹤即可)、發現瘜肉或其他病灶(依照專科醫生指示追蹤),以及發現大腸癌(依照專科醫生安排接受治療)。根據統計資料顯示,第一期大腸癌接受妥善治療後,五年存活率高達九成。
【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