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血](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_webp/public/2025-02/blog-banner-10-essential-lab-labels.jpg.webp?itok=bzF9RklV×tamp=1739339636)
大腸癌是常見癌症之一,但若能及早發現,治愈的機會也十分高,難怪政府推出大腸癌篩查計劃,鼓勵市民透過大便隱血檢測及大腸鏡檢查,盡早找出腸道病變。很多人也怕做大腸鏡檢查,美國一間大學便研發出一種新型血液檢測技術,能夠準確篩查出大腸癌,準確率達八至九成,日後或可成為常規檢查方法。
準確度達81%
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的專家,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發表報告,指利用所研究的新型檢測技術,可以透過分析血液中腫瘤釋放的生物標記,幫助判斷是否患癌。結果顯示,在中老人群組中,偵測罹癌者體內大腸癌的準確度為81%,而排除健康人士罹癌的準確率則高達90%。
![](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_webp/public/2025-02/Colonoscopy-3.jpg.webp?itok=fbBdepiY×tamp=1739339636)
目前大腸癌的標準篩檢方式是大腸鏡檢查,新技術並非要取而代之,而是可以作為初步的篩檢工具,協助醫療人員找出高風險族群,優先安排進一步檢查。
助找高風險族群
研究人員指出,目前大腸癌的標準篩檢方式是大腸鏡檢查,但很多人都因為檢查前要清腸及檢查的侵入性而卻步,所以相信血液檢測具有提高大腸癌篩檢率的潛力。不過,他們強調新技術並非要取代大腸鏡,而是可以作為初步的篩檢工具,協助醫療人員找出高風險族群,優先安排進一步檢查。
他們又認為,新檢測技術排除健康人士罹癌的準確率達九成,有助減少非必要的醫療程序。美國胃腸病學會已認可相關技術,並納入最新的臨床指引中的檢查建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