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新冠肺炎大流行不久,醫學界發現由新冠病毒引發的兒童新疾病「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MIS-C),一般於確診4至6周後出現,會出現發燒數天不退、皮疹、屙嘔等症狀。由於此症可影響心臟,家長宜多留意。
香港兒科心臟學會主席、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兒科專科醫生張蔚賢表示,「香港第五波疫情大約於2月開始,這一波影響兒童較多,過去一個月便陸續出現MIS-C個案。」
免疫系統紊亂
歐美數據指出,每一萬名新冠肺炎兒童患者,便有3至4宗MIS-C,因此張蔚賢估計香港約有二十多宗個案,「兒童染疫後,免疫系統有可能受刺激導致紊亂或引發過激反應,令患者多個器管出現炎症。外國數據指出,近九成患者有眼球結膜炎;逾半嘴唇乾裂發紅和手腳出現紅疹;全部患者心臟左心室受損;83%有消化系統症狀;亦有約三分一人出現神經系統或呼吸系統徵狀。患者年齡中位數為10歲。」
心臟受損
張蔚賢搜集了近期11個本港個案資料,患者年齡介乎3至12歲,值得留意是有6人需要深切治療,部分更因心臟機能受損、血壓太低而需要使用強心藥物;亦有患者出現心律不正、冠狀動脈擴張或冠狀動脈瘤,「另外,此症亦可致心臟瓣膜功能障礙、心臟衰竭等問題。另有研究指MIS-C患者血液出現心臟衰竭的生物標誌物NT-proBNP升高,代表心臟受損。」
與川崎症相似
值得留意的是,MIS-C症狀與兒童最常見的後天心臟問題川崎症十分相似。張蔚賢解釋,「川崎症是急性全身血管炎性病症,若沒有及時治療,日後或較易患冠心病。要分辨這兩個病,除川崎症患者發病年齡一般較早,八成為5歲以下之外,亦有較大可能出現結膜血管充血、口腔黏膜變異如士多啤梨脷;MIS-C則較多有腸胃徵狀如屙嘔,以及心包膜積水、休克、凝血問題等,需要作多項檢查檢視指標作診斷。」
心臟機能半年回復
香港兒科心臟學會前主席、兒科專科醫生吳彥明分享一宗本地MIS-C個案,「患者是3歲9個月大的小朋友,2月中接種過一劑新冠疫苗,但於3月7日確診染疫,數天後康復。到4月1日,小朋友開始發高燒,及後數天陸續出現症狀,包括嚴重肚瀉、沒胃口、眼紅、士多啤梨脷、手腳紅腫、出紅疹。這些都是典型川崎症徵狀,但驗血結果發現血小板和淋巴細胞減少,發炎指數CRP和心臟蛋白指數都非常高,超聲波亦證實心臟血管發炎,確定為MIS-C。之後患者接受丙種球蛋白靜脈注射和使用類固醇控制炎症,情況開始好轉。」張蔚賢補充,如炎症未能受控,或須使用生物製劑針對性壓抑發炎反應。而兒童適時接受治療,心臟機能一般可於半年內回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