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4-11-04 14:20:03

幼稚園老師發不出聲竟是「聲帶生繭」復康調整共鳴找回嗓音

分享:
幼稚園

顏婧縈表示,聲帶長繭常發生在特定職業的人,諸如老師、攤販、營業員、導遊等,除了復康及調整為前置共振的說話方式之外,日常生活中也要減少對聲帶的傷害。

35歲的蕭小姐是一位幼稚園老師,說話時間長,聲音常沙啞,嚴重時甚至發不出聲音,經過檢查確診聲帶長繭。她接受嗓音復康,並慢慢調整為「前置共鳴」的說話方式,1個月後不再「失聲」。

手術移除聲帶繭 發聲方式沒改仍會復發

台灣衛福部彰化醫院言語治療師顏婧縈表示,聲帶長繭主要的症狀為聲音沙啞,且說話吃力,發聲困難,講話時間愈久,嗓音就愈疲勞。在醫療上可以手術或服類固醇改善,但在臨床上,即使手術移除聲帶繭,若說話發聲方式還沒改變,很多病人還是復發,譬如說,就有市場攤販動完手術不到1年就復發,因為他的生活就是靠著嘶吼聲聚人氣,一再疲累聲帶。

adblk6
攤販

攤販是聲帶長繭的高危人士。

嗓音復康這樣做 減輕聲帶傷害

顏婧縈說,嗓音復康首先要放鬆肩頸肌肉,以減輕喉部壓力,還可進行吹水運動來放鬆聲帶,減輕聲帶的傷害。進一步要改善發聲方式,一般人說話常會喉嚨用力,這是一種費力的共鳴方式,如果改為前置共鳴,也就是共鳴位置在前腔的口腔,這樣就可以較不傷聲帶,發聲也較有效率。

顏婧縈指出,訓練前置共鳴的發聲方式,可以先將手放在鼻腔上,並發出ㄇ(雙唇鼻音m)的聲音,感受鼻腔震動,接著發出ㄇ開頭的語詞,並慢慢延伸到其他沒有ㄇ音的語詞、句子,當習慣後,就能讓前置共鳴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發聲方式。

前置共鳴

說話改為前置共鳴,也就是共鳴位置在前腔的口腔,這樣就可以較不傷聲帶,發聲也較有效率。

日常避免這些習慣 降低對喉嚨刺激

顏婧縈表示,聲帶長繭常發生在特定職業的人,諸如老師、攤販、營業員、導遊等,除了復康及調整為前置共振的說話方式之外,日常生活中也要減少對聲帶的傷害,包括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聲帶;適時補充水分,保護聲帶外層黏膜;不要大聲吼叫,才能降地頸部肌肉及喉部劇烈牽動;透過運動等方式提升肺活量,因為氣流不足,說話就容易壓喉嚨傷聲帶。

【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