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拔罐法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燒、抽吸、蒸汽等方法,令罐內造成負壓,將罐吸附於穴位或體表一定部位,使局部皮膚充血、瘀血。註冊中醫師周翎風指,拔罐法可以開泄腠理,祛除體內的病邪、放鬆肌肉、通行氣血、疏通經絡、祛瘀生新、調整臟腑,以達到治療的效果。

周翎風指拔罐可開泄腠理,常用於肩、頸、腰、背痛。

除玻璃物料的火罐外,還有抽氣罐、易罐等,適用於不同病程。
周翎風表示,拔罐的適用範圍相當廣泛,常用於頸、肩、背、腰痛、關節痛、軟組織扭挫傷等痛症,也可以用於某些內科疾病。
留罐7至10分鐘
至於拔罐的操作,位置上中醫師會選取肌肉豐厚處的穴位,並不會於大血管附近拔罐。時間方面,拔罐吸附體表的時間不宜太久,一般留罐7至10分鐘,周翎風解釋,「如時間太長或會因負壓壓力太大,而造成水泡。常規情況下,我們盡量避免因拔罐而起水泡,因為起這會增加皮膚感染的風險。」
多種拔罐方法
火罐法會通過燃燒加熱罐內的空氣,利用罐內空氣冷卻時形成的負壓,將罐吸附於人體上。做法是,先利用酒精棉球在罐內燃燒,然後迅速地將罐放在體表上,罐就會吸附住肌肉。周翎風指出,「臨床上拔罐的方法有幾種,醫師會根據病情和病變部位,決定使用不同的拔罐方法。」
留罐法:此為最常見的拔罐方法,將罐吸附於身體上,等待7至10分鐘後除下,一般痛症都可使用。
走罐法:先在病人的身體上塗上潤滑劑,如BB油等,將罐吸住之後來回推動,直至皮膚微微泛紅、充血,甚至瘀血。此方法適合於背脊、腰臀等面積較大、肌肉豐厚的部位。
閃罐法:將罐吸住,然後快速取下,再迅速拔上。重複以上動作。此方法適合於局部皮膚麻木、功能減退等中醫辨證屬於虛證的病人。
避免吹風沾水
除了常見的火罐,近代有更多種不同的罐具出現,如抽氣罐、易罐等,不同罐具各有特性,適合不同病程。拔罐後局部毛孔擴張,盡量避免直接吹風受寒,亦應待1小時後才洗澡、游泳等。孕婦、皮膚潰瘍或有傷口的人都不適合拔罐治療。周翎風最後提醒,「事實上適合拔罐的病症極多,肩背痠痛或一些內科疾病都可改善,建議大家到中醫診所求醫治療,以得到最好療效。」

走罐法

閃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