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控制好紅斑狼瘡 無阻生育大計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自體免疫疾病的一種,患者多為15至40歲女性,因此有可能影響到生育大計。港怡醫院風濕病科專科醫生楊韻姸建議,「患者可及早用藥控制及穩定病情,便可準備懷孕。若期間發生任何難題,醫生亦會與患者一同面對和解決。」
本港紅斑狼瘡盛行率大約為每10萬人口有60名患者,當中九成為女性,一成為男性。楊韻姸形容紅斑狼瘡的徵狀光譜很闊,「有些患者只有面部的蝴蝶斑及關節痛,有些則可能出現嚴重器官問題。嚴重者約佔所有患者的三分一。」
患者徵狀多樣
除面上的紅斑外,紅斑狼瘡可以影響身體任何的關節,也能夠造成一些較嚴重的併發症,楊韻姸續指,「可以是血液問題,例如血小板低、白血球低,或者貧血;又或是腎炎,令腎功能受損、出現蛋白尿;有些則為中樞神經問題,引致頭痛、脊椎發炎;也有可能肺血脈高血壓。徵狀因人而異。」另一方面,部分患者可能一發病已有嚴重徵狀,也可以在開始時只有輕微徵狀,沒有治理之下慢慢變差,「所以早期的時候開始治療,就有可能恢復正常,以後只要保持不復發,大部分患者都可回歸正常生活。」

楊韻姸指及早使用生物製劑控制好病情,患者可及早回復正常生活及社交,對患者也有好處。

紅斑狼瘡腎炎並沒有明顯徵狀,若沒有處理有可能變腎衰竭,未必能逆轉。
用藥防復發
治療紅斑狼瘡,一般來說會使用口服類固醇,「如果只有皮膚和關節徵狀,一個短期低劑量類固醇療程已可治療大部分患者,之後再使用金雞鈉或羥氯喹控制病情不復發。」楊韻姸說。「若屬中度或嚴重紅斑狼瘡,則建議使用傳統免疫系統藥,或者較新型的生物製劑。」現時有針對B淋巴細胞刺激因子及第一型干擾素兩款生物製劑。過往的文獻指出,對於紅斑狼瘡病情較活躍的病人,即發炎指數較高、抗DNA抗體水平升高和C3補體下降,使用生物製劑有助減低發作風險、指數回復正常。針對紅斑狼瘡腎炎患者,B淋巴細胞刺激因子抑制劑已是歐洲風濕病科學會指引的第一線治療藥物,減低對腎臟的破壞。
先穩定後懷孕
紅斑狼瘡常於女性適合生育的年齡出現,而懷孕期間病情發作的話,有可能導致小產;而使用傳統免疫系統藥,也可能令胎兒器官出現結構問題。楊韻姸建議,「由於針對孕婦使用生物製劑的研究數據不足,女性應控制至病情穩定,然後停藥3個月才嘗試懷孕。」惟部分患者一停藥便立即復發。「病情穩定是首要考慮,如患者仍年輕,或建議等遲一點才懷孕;但如果不能等的話,也會先穩定了半年後嘗試停藥。仍舊會復發的話,才會考慮在繼續用藥的情況下懷孕,惟患者須知道懷孕的風險,以及萬一復發的處理方法,以保障患者及胎兒的安全。例如使用高劑量類固醇或增加妊娠糖尿病及妊娠毒血症的風險;日後嬰兒出世要到半歲才可接種活疫苗如卡介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