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4-01-25 04:30:25
日報

新生物標誌物 助評估兒童白血病風險

分享: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新生物標誌物 助評估兒童白血病風險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是兒童最常見的癌症,傳統上會視乎其死亡和復發風險,而決定治療強度,平衡藥效和毒性。中大醫學院的研究發現,B細胞白血病(B-ALL)癌細胞的CD9表達水平與病童的預後有密切關聯,可作為預測復發風險的獨立生物標誌物,以調整治療策略。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研究教授李志光表示,「白血病佔兒童癌症約30%個案,大部分屬急性,當中可細分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及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ALL亦有B細胞白血病和T細胞白血病(T-ALL)兩類,以B-ALL佔多數。」患者會因為骨髓大量製造不正常白血球,導致紅血球及血小板不足,出現貧血、容易流鼻血、皮膚瘀青等徵狀,並易受嚴重感染。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左起)李志光、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系主任及卓越兒童健康研究所所長李民瞻教授、梁錦堂。

按風險調整治療強度

傳統的ALL治療方法是採用化療,如果屬於難治性或復發個案,則會施以骨髓幹細胞移植,整體生存率約八至九成,復發率約一至兩成。李志光續指,「醫生會為病童作風險分層評估,因素包括有否染色體變異或基因融合、年齡、白細胞數量及早期治療反應等,以決定治療的強度,希望能夠治愈疾病之餘可盡量減低長期和短期的毒性,減少後遺症,病童日後能正常生活。」惟研究發現,中度風險的中危組別病童,仍有18.6%出現復發,研究團隊希望能找出原因,進一步減低復發風險。

CD9與病情進展有關

CD9是一種細胞表面蛋白,早期研究指出CD9參與多種細胞活動,如細胞遷移、黏附和分化,而其表達水平與多種癌症病情進展有密切關係。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助理教授梁錦堂指,「3年前我們的研究發現CD9陽性病童的整體生存率較陰性病童低,惟研究的樣本數目較少,需要進一步研究。」於是研究團隊納入內地20間醫院共3,781病例數據,作出全球最大型兒童ALL臨床研究。
 

adblk6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患者皮膚容易出現瘀青。

增復發風險

研究結果發現:
‧88.5%的B-ALL患者廣泛呈現高CD9表達,T-ALL患者呈CD9陽性只有27.9%。
‧在B-ALL患者中,CD9陽性者預後較陰性者差,5年無事故存活率較低,累積復發率是後者的兩倍(15.5% vs 7.8%),而T-ALL患者無論CD9表達高低,復發率相若(15.7%至18.1%)。
‧進一步按風險分層分析,中至高風險、CD9陽性的B-ALL患者情況最危險,5年內累積復發率達23.1%,CD9陰性患者只有10.5%。
‧化療後有微小殘留病灶,或帶有BCR-ABL1(費城染色體)基因變異患者,如同時屬CD9陽性,會分別大幅增加復發率至30.3%及39.5%,很可能需要骨髓移植或者TKI標靶治療、免疫治療、CAR-T治療等。

評估風險新指引

梁錦堂認為是次研究證實了CD9對ALL預後的影響,能夠作為有效的生物標誌物,找出真正高危ALL患者並尋找合適的治療方案,減低復發風險,增加生存率。「建議世界各地可以將CD9納入常規兒童白血病檢測項目,為兒童ALL風險分層及治療提供新的指引。」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