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5-04-24 17:45:39

長者社交孤獨比率疫後續升死亡率或增 學者:移民潮社區重建等有影響

分享:
中大醫學院鼓勵大眾促進跨代溝通和交流。(資料圖片/吳康琦攝)

中大醫學院鼓勵大眾促進跨代溝通和交流。(資料圖片/吳康琦攝)

社交關係與健康有深遠影響,有研究發現本港社區長者的社交孤立情況有上升趨勢,至疫情後的45.1%。中大醫學院稱,因社交連繫貧乏狀態而發展成的孤獨感,或令長者死亡率增加,情況值得關注。有慈善團體推出跨代關愛長者計劃,盼協助長者擴闊社交,應對長者社交孤立問題。

社交孤立或致醫療開支增

社交孤立乏指與家人、朋友或其他人缺乏接觸的人,當處於社交連繫貧乏的狀態,便會發展成孤獨感,或導致容易產生負面情緒或孤獨感,自理能力也會受損,從而增加醫療開支及死亡風險,例如患上高血壓、自理能力下降、使用急症室或住院次數增加,甚至出現焦慮或抑鬱等。

adblk6

中大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分析本港逾千名長者,發現過去8年在社區生活、年滿65歲的長者當中,社交孤立比率由2017至18年間的41.2%,升至疫情後2023至24年間的45.1%,反映比率在疫後仍持續上升;至於全球60歲或以上長者的社交孤立比率,也由疫情前的24.0%升至疫情期間的31.2%,疫情後則暫無數據。

中大醫學院等合辦的「無獨有偶」跨代關愛長者計劃,發現疫情後有四成五社區長者出現社交孤立情況。(主辦機構提供) 「無獨有偶」卡牌遊戲可讓老中青三代,透過遊戲促進跨代溝通。(主辦機構提供)

常光顧店舖結業減長者外出

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副院長(教學)黃麗儀舉例稱,出現社交孤立的社區長者常見於男性、教育程度和社經地位較低、跨代溝通較弱、無法自行連接互聯網等,指出家中長者如一周內外出或聯絡次數少於兩次,便要留意對方是否為社交孤立。她又說,疫情與移民潮夾擊令長者習慣長時間留在家中,繼而漸變內向,而社區重建、經濟下行及常光顧的店舖結業等,都會減少長者外出次數。

推跨代計劃鼓勵長者連繫社區

東華三院與中大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合作,推出「無獨有偶」跨代關愛長者計劃,3年前在東華三院沙田和九龍東的長者地區中心、鄰舍中心等開始,招募逾千名長者,在識別他們社交孤立風險程度後,再與中年義工或大學生配對,透過家訪、團體活動、社區資源探索等,鼓勵長者連繫社區。計劃還推出卡牌遊戲,任務包括要求長者做運動、分享往事和日常生活等,促進跨代溝通和交流。黃麗儀表示,這些任務有助長者抒發感受,讓他們發現把事情說出來會感到開心。

adblk7

截至上月,跨代關愛長者計劃已經有逾3,000人受惠,包括逾1,200名具社交孤立風險長者。中大醫學院期望,大眾應主動關心身邊有社交孤立風險人士,以及促進跨代溝通和交流等。

長者運動訓練|對抗年長肌肉流失(am730製圖) 長者運動訓練|深蹲(am730製圖) 長者運動訓練|捲腹(am730製圖) 長者運動訓練|弓箭步下蹲(am730製圖) 長者運動訓練|掌上壓(am730製圖) 長者運動訓練|橋式(am730製圖)

限時早鳥優惠 火速訂位 | am730母親節溫馨晚宴 $5000福袋等你拎!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