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9-05-09 16:00:00

滿足蛋白質需求 澳洲:未來或要食蛆蟲肉腸!

分享:
澳洲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把蛆蟲「入饌」,加入以雞肉、袋鼠肉為主要材料的肉腸。(互聯網圖片)

澳洲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把蛆蟲「入饌」,加入以雞肉、袋鼠肉為主要材料的肉腸。(互聯網圖片)

聽到「食蟲」二字,很多人可能會打冷震。不過澳洲最近有研究指出,在未來人類真的需要以昆蟲取代肉食,以滿足攝取足夠蛋白質的需求。

澳洲昆士蘭大學的科研人員,正研究從蛆蟲、蝗蟲等昆蟲所得到的蛋白質,可如何運用或添加到日常食物中。據首席研究作者,肉類科學部Louwrens Hoffman教授表示,傳統的牲畜不能滿足未來人類對肉類的需求,所以他的團隊正找尋其他選擇。他補充,「全球人口過剩,難以滿足對蛋白質不斷增加的需求,除非人類願意開放他們思想和胃口,接受更廣泛的飲食觀念。」 他認為昆蟲是生產「可持續蛋白質」的一個最大潛在來源,認為可以摻入現有的食品中。

adblk6

目前,研究團隊已經嘗試將蛆蟲「入饌」,加入以雞肉、袋鼠肉為主要材料的肉食製品,例如香腸。而團隊中其中一位學生,更創作了「昆蟲雪糕」,據聞「相當美味」。Louwrens Hoffman參與昆士蘭農業和食品創新聯盟(QAAFI)的另一個研究項目,是使用來自黑蠅(Hermetia illucens)的幼蟲作為雞肉生產的膳食蛋白質來源。Louwrens Hoffman表示:「混入高達15%的幼蟲肉於雞肉製品內,對其風味、濕潤度或嫩度口感都沒有任何影響。」他又補充,研究表明西方消費者不願意直接嘗試食用昆蟲食品,除非經過加工和「偽裝」。「其實根據其他研究皆指出,非洲、泰國等地在內,全球有超過20億人經常食用昆蟲。因此教育大眾一般昆蟲和『食用蟲』的差別,以及重新評估甚麼可為全球民眾帶來健康、有營養和安全的食物供應,是下一步推動『以昆蟲為糧食』的重要工作。」

(來源: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網址:https://www.uq.edu.au/news/article/2019/05/would-you-maggots

研究認為昆蟲是生產「可持續蛋白質」的一個最大潛在來源。(互聯網圖片)

研究認為昆蟲是生產「可持續蛋白質」的一個最大潛在來源。(互聯網圖片)

首席研究作者,昆士蘭大學肉類科學部Louwrens Hoffman教授。

首席研究作者,昆士蘭大學肉類科學部Louwrens Hoffman教授。

【限時激減】800 amFUN 2盒!1200 amFUN 4盒!

新谷酵素益腸活酵素限時激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