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是常見的皮膚病,常見的疣包括扁平疣、尋常疣和生殖器疣,經由感染人類乳頭狀病毒(HPV)引起。疣是無處不在的病毒,長存於生活環境,不過英國倫敦大學臨床皮膚學碩士許兆欣醫生表示,有足夠的免疫力便可減少感染,有時病毒疣也可自然痊愈。「惟免疫力低患者的疣數量可愈來愈多,曾有患者臉上及身體的扁平疣多達幾百粒,無法自然消失。」
扁平疣常見於面部、頸部及四肢,呈現為肉色或啡色的細小顆粒,可經由帶病毒的皮膚或受污染的介面接觸而傳染,較常見是接觸患者皮膚、共用化妝品、瑜伽墊或觸碰門鎖等。許兆欣續指,「幼童於幼稚園赤腳行走,或市民在泳池浸泡雙腳後,在皮膚柔軟而帶細微傷口的情況下,也容易感染尋常疣。」
孕婦荷爾蒙改變
許兆欣指,家中一人受到感染,便可能傳染其他家庭成員,特別是免疫力低人士,包括兒童、孕婦、正在進行化療、電療及服用高劑量類固醇治療的人士等。有案例是孕婦因免疫力較低及荷爾蒙改變,於是全臉全身也長出扁平疣,甚至下體陰毛位置亦有,總數多達數百粒,令患者十分擔心。「孕婦生產後,身體恢復正常,扁平疣便會減少,因此患者一般選擇生產後才處理皮膚上的疣。」
扁平疣多數不痛不癢,只有很少情況發生炎症,如痕癢、紅腫等;然而免疫力低下患者情況會較嚴重,例如臉上扁平疣可蔓延至整張臉。「患者如果沒有接受治療,可能僅是簡單的抓皮膚,便會把病毒帶往其他皮膚位置,導致病情惡化。」另一方面,患者求診時,醫生首先要鑑別診斷,分辨患者臉上或身上的是疣,還是其他如癦、皮脂腺增生、脂溢性角化症(俗稱老人斑)等,才可對症下藥。
罕見疣可變癌症
即使表面看似疣,但有懷疑也會切除皮膚組織作病理化驗,排除惡性病變;例如疣樣表皮發育異常(Epidermodysplasia verruciformis),便可由良性疣演變為癌症。「別以為疣只會影響儀容。如果貌似皮膚組織的數量增加、面積增大、出現痕癢、疼痛甚至流血,只要有其中一項徵兆,亦應盡快求醫。」許兆欣提醒。
多種治療方法
處理扁平疣可選擇刮除術、二氧化碳激光脫疣治療或密切監察;尋常疣一般則以外用藥物,冷凍或手術處理。許兆欣解釋,刮除術以特製的圈形刀片,刮除皮膚表面的扁平疣,「事前醫生會於患處塗抹麻醉膏,因此痛楚不大。治療後待患處結痂,便可完全康復。一般面部5天左右康復,其他位置大約7至10天。」患者也可選擇密切觀察,亦有患者同時有不同種類的疣,而採用不同的方法處理。
完成治療後,許兆欣提醒患者別再使用受污染物品,避免再度感染。「患者必須清潔、消毒或更換家中貼身物品,例如毛巾或化妝用品等,亦要避免與其他人共用。」此外,皮膚有傷口或濕疹人士,皮膚天然屏障較差,須處理好皮膚問題,才能預防疣再度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