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無故出現腫塊或淋巴腺腫大?小心可能是患上淋巴癌的徵兆!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廖崇瑜提醒,「夜間盜汗、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皮膚痕癢和經常疲累,看似無關痛癢,其實可能是身體發放的淋巴癌警號。」
淋巴癌在香港常見癌症中排行第九,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何傑金氏淋巴癌和非何傑金氏淋巴癌,前者僅佔當中一成至一成半,發病年齡集中在20至30歲及50歲以上的年齡層。
存活率相對高
淋巴癌可分為四期,患者一般多在第二期發現患病,透過抽取淋巴組織化驗以確診。在眾多癌症中,淋巴癌是治愈率較高的癌症。較早期如第一及二期的局部性淋巴癌,八至九成患者能夠完全康復,而且復發率低。至於處於第三及四期的患者,已出現淋巴癌擴散的情況,存活率則有50%至60%,相比其他癌症,存活率亦較高。值得留意的是,患者痊愈後亦有復發風險,廖崇瑜表示,「患者應多留意身體狀況及定時覆診,但同時不需過分緊張。」
針對CD30抗原
醫生會依照患者的淋巴癌階段及病情來選擇合適治療方案。早期的患者一般採用傳統化療已有不錯的效果,接近九成患者能完全康復。至於第三及四期,由於患者已出現癌細胞擴散的跡象,因此除了化療外,亦建議配合標靶藥物治療,加強療效及減低副作用。
CD30抗體藥物複合體是其中一種治療何傑金氏淋巴癌的藥物,屬新型單克隆抗體標靶藥。藥物經靜脈注射進入體內後,抗體會帶著藥物運行全身,標靶機制會針對含CD30抗原的細胞(即癌細胞),當發現目標後,藥物會與抗原結合,並破壞癌細胞。由於藥物只針對特定抗原,健康細胞不會受到傷害。
化療一般會使用4種藥物,而此藥可用以替代其中一種化療藥物,以減少肺纖維化等反應。研究發現此治療方案可延長患者的無惡化存活率,治療機制亦令副作用大減,但須注意可能出現周邊神經問題引致麻痹的情況。
完全緩解
曾有30歲女患者頸部出現粒狀硬塊,誤以為是被貓抓傷的疤痕,因而延誤治療。後來淋巴腫大,經診斷後,才發現已是淋巴癌第四期。她接受兩個療程的化療及標靶藥治療後,正電子電腦掃描顯示癌細胞已清除,之後她再接受4個標靶藥療程以控制病情,淋巴癌最後得以完全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