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頭頸癌不少都跟煙酒有關係,但是香港九成半的鼻咽癌患者卻屬非分化性癌症,與煙酒無關,而且成因不明,只顯示有家族聚集傾向性。由於華南地區鼻咽癌發病率較高,應提高警覺留意身體變化,及早求醫和治療。
關於鼻咽癌成因,醫學界估計與EB病毒有關,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吳雲英解釋,「患者血液中很大機會找到EB病毒基因,而鼻咽癌篩查也會檢測此基因。可是,華南地區其實超過九成人已感染EB病毒,可在上呼吸道中找到,但每年卻只有數百宗新症,故總括來說成因仍然未明。」
提高警覺
臨床上,不少患者發現頸部淋巴腫大才求診,然後確診鼻咽癌,吳雲英提醒,鼻咽位置有腫瘤的話,耳鼻喉都可能出現相關症狀,「最初會有鼻塞、鼻水倒流、流鼻血或鼻水倒流帶血、單邊聽力下降、單邊頭痛;不少人以為是鼻敏感或熱氣而忽略問題,到嚴重可能會有強烈頭痛、壓到顱底神經線而出現複視、牙骹緊等。」徵狀雖然不明顯,但如果不尋常地出現,又持續兩星期,就應該去找醫生檢查。「大家要提高警覺,因為頭頸癌生長速度很快,可以在6星期內體積增加一倍,如果處理不當就可能延誤了治療。」
螺旋刀更精準
幸而鼻咽癌對於電療化療的反應特別好,治愈率高達90%(一、三期)、70%(三期)、50%(四A期),愈早發現治愈率愈高。吳雲英續指,「治療方法以電療為主,因應期數加化療作輔助治療。化療可以是前導性化療,也可結合同步電療化療,又或只做同步電療化療。早期鼻咽癌只做電療已足夠。現時電療會採用『螺旋刀』的強度控制放射治療,放射線可以緊貼腫瘤邊緣,讓腫瘤位置可接受更高劑量,並避開正常組織。」吳雲英補充,鼻咽癌主要影響40至55歲的壯年男士,希望電療技術的進步和及早治療,可醫好癌症之餘亦減少長期副作用,如口乾、口潰瘍、聽力下降、吞嚥困難等,提高康復者的生活質素。
信醫生勿走冤枉路
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是鼻咽癌康復者,2003年無意中發現右邊頸淋巴有腫塊,求醫時確診鼻咽癌,須接受電療。吳偉麟指當時電療療程需時約個半月,「最大副作用是口腔潰爛,完全沒辦法進食,即使吞口水也像火燒般痛。自己由開始治療到恢復正常飲食需要半年時間,期間只可進食營養奶粉、流質食物,最高峰足足輕了20公斤。其他副作用還包括皮膚灼傷、脫髮等。」捱過療程後,吳偉麟漸漸康復,到現在也保持健康。可是,與他一樣患上鼻咽癌的姐姐,因為復發而對正規治療失去信心,故嘗試了很多另類療法,可是對病情沒有幫助,更令她錯過黃金治療時間。吳偉麟直言這經歷令他感受極深,繼而決心創立癌症資訊網,提供正確訊息,希望其他癌症患者不要再行冤枉路,信任主診醫生,及早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