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為世界糖尿病日,適逢今年新冠肺炎肆虐,對糖尿病人造成極大威脅。(互聯網圖片)](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605189600_EE.png?itok=3yvhmud1×tamp=1739200587)
11月14日為世界糖尿病日,適逢今年新冠肺炎肆虐,對糖尿病人造成極大威脅。(互聯網圖片)
全球共有4.63億人患有糖尿病,其中八成來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單是去年已有420萬人因糖尿病及其併發症而死亡。平均而言,糖尿病令中年人的預期壽命縮短4至10年,並增因心血管疾病、腎病和癌症而死亡風險達3倍。糖尿病也是造成非創傷性截肢和失明的主因之一,特別在勞動年齡人口。
11月14日為世界糖尿病日,適逢今年新冠肺炎肆虐,對糖尿病人造成極大威脅。中大醫學院聯同全球糖尿病知名專家在醫學期刊《刺針》發表最新一份報告,呼籲全球採取行動,縮短糖尿病預防和治理方面的差距。團隊經過4年的合作,制定一份糖尿病多元綜合策略,當中包括以下6大病情管理重點:
1, 肥胖症患者持續減重15公斤或以上,可有助緩解2型糖尿病長達兩年。
2, 降低血糖水平(HbA1c糖化血紅素)0.9%(10mmol/mol)、收縮壓10mmHg、低密度膽固醇1mmol/L(39mg/dL),或三者結合,可有助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降低患上心血管疾病或不同原因死亡的風險10至20%。
3, 減少多個危險因素,包括通過使用他汀類藥物和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S)抑制劑,可降低糖尿病患者或有糖尿病風險人士,出現心血管病和腎病風險20至40%。
4, 使用SGLT2抑制劑和GLP-1受體促效劑,排除降低血糖濃度的作用後,可降低心血管病、腎病風險和死亡率達40%。
5, 重新組織醫療服務,利用數據及團隊為本的綜合治理,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和不同原因死亡的風險減少20至60%。
6, 糖耐量受損(糖尿病前期)的人士,透過實踐有系統的生活干預模式和使用二甲雙胍,可預防或延緩2型糖尿病30至50%。
主要作者之一,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兼香港糖尿病及肥胖症研究所創所主任陳重娥教授認為,「糖尿病的盛行敲響了警號,提示我們每個人都曾經以某種方式改變了生態系統,助長了這流行病的蔓延。」《刺針》評論又補充,世界衞生組織將於明年4月公布「世衛全球糖尿病」契約,擴大糖尿病基本藥物和技術的使用範圍,將糖尿病的診斷和治療納入初級保健和全民健康保險計劃,並應對全球肥胖問題,這是糖尿病主要的風險因素。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兼香港糖尿病及肥胖症研究所創所主任陳重娥教授。](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605189596_bi.jpg?itok=SOHR6ukE×tamp=1739200587)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兼香港糖尿病及肥胖症研究所創所主任陳重娥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