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臟是個多功能而沉默的器官,負責製造蛋白質、脂肪代謝、解毒等功能1。外科專科鄭繼志醫生提醒:「由於肝臟內部沒有痛覺神經,早期肝病通常沒有明顯症狀,若患者等到身體出現異樣才察覺患病,往往為時已晚2。」

外科專科鄭繼志醫生
肝癌的風險因素:酗酒、肝炎、脂肪肝、進食發霉食物等3
鄭醫生指:「肝臟長期受損會令其組織纖維化,導致肝硬化,有機會演變成肝癌3。」另外,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長期攝入發霉食物產生的黃曲霉毒素,亦會提高罹患肝癌的風險3。
治療肝癌有辦法
肝癌手術治療一般可分為傳統開腹肝切除手術及微創的腹腔鏡肝臟切除手術4。鄭醫生指:「微創肝臟切除手術挑戰大、講求技術,醫生會透過數個小開口放入儀器,切除並取出腫瘤。」尤其是對於部分腫瘤較小、位置合適,上腹部未曾開刀,且心肺功能正常的患者,相對適合進行微創手術。然而,這只是一個大概的原則,手術還是需要視乎個別病情及醫生的選擇5。
臨床結果顯示,與傳統開腹肝切除手術相比,微創手術的失血量、輸血率及術後併發症發生率都顯著減少,住院時間中位數由傳統手術的9天縮短至5天4。此外,腫瘤消融術是另一項用於治療肝臟腫瘤的手術3,6。若腫瘤體積較小,患者可在局部麻醉的情況下接受腫瘤消融術6。醫生會經皮膚插入探針,借助電子技術進行局部加熱,使腫瘤組織壞死6。一般患者於術後觀察1至2天便可出院3,6。
鄭醫生提醒,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接受某一項治療,而治療的成效及副作用都因人而異。一般而言,手術切除是治療肝癌最理想的根治方法,能夠直接切除腫瘤部分,待肝臟自我修復後,重新生長至原來大小3。不過,醫生多會根據癌細胞的種類、腫瘤的大小、數目、位置、擴散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齡、健康狀況和可承受副作用的程度等,決定治療方案3。
蛋白質攝取 不容忽視7
肝癌患者,尤其是接受手術或各種治療後都需要時間恢復,其營養狀況至關重要7。鄭醫生強調,任何肝病患者均需特別關注蛋白質的攝取7。蛋白質不足可導致患者出現肌肉分解、免疫力下降、或誘發肝病併發症;同時亦會影響傷口癒合、減慢肝臟再生的速度,肝臟無法及時再生排毒,令毒素積聚,影響療效與康復進程7。
選擇含BCAA蛋白質的肝臟營養補充劑7
蛋白質原來也有「好」、「壞」之分,人體中的蛋白質大致由20種不同的氨基酸組成8,國際指引多建議肝硬化患者補充支鏈氨基酸(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 BCAA)9,10,鄭醫生建議,肝病患者可考慮服用肝臟營養補充劑補充 BCAA7。 BCAA有助改善肝性腦病的症狀,當血液中的BCAA不足,芳香族氨基酸(Aromatic Amino Acid, 簡稱AAA)的血濃度就會增加,擾亂大腦的神經傳遞,令肝性腦病惡化7。
鄭醫生分享,曾有一位病情穩定的肝病患者,於某年中秋時因進食太多肉類及燒烤食物,而吸收了過多「壞蛋白質」,導致AAA血濃度過高,肝臟無法負荷,誘發肝腦病,需緊急求醫。
護肝貼士
鄭醫生建議肝病患者,尤其是乙型和丙型肝炎患者應定期做身體檢查,及早就醫以控制病情;市民亦應戒酒與減少進食肥膩食物,以減低患上肝病的風險3。在選擇肝臟營養補充劑時,市民應先向醫生或營養師尋求專業意見,以確保所選用營養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使用來歷不明的保健產品或亂服成藥,以免為肝臟帶來傷害11。
正因肝臟是沉默的器官,大眾更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肝病患者也應諮詢醫生,了解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與肝臟營養補充劑,促進生活質素,紓緩病情。
參考資料:
1. Hong Kong East Cluster Nutrition Information Web. Available at: https://www3.ha.org.hk/dic/sdn_14_01.html (Accessed Mar 2025)
2.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Available at: https://www.cmuh.cmu.edu.tw/NewsInfo/NewsArticle?no=7281# (Accessed Mar 2025)
3. 癌症基金會. Available at: https://www.cancer-fund.org/wp-content/uploads/2017/04/%E8%82%9D%E7%99%8C.pdf (Accessed Mar 2025)
4. Ho KM, et al. Ann Hepatobiliary Pancreat Surg. 2021;25(1):1-7.
5. 香港中文大學肝臟護理中心. Available at: https://livercenter.com.hk/article/%E8%AA%B0%E9%81%A9%E5%90%88%E5%BE%AE%E5%89%B5%E6%89%8B%E8%A1%93%EF%BC%9F%E5%BE%AE%E5%89%B5%E8%82%9D%E8%87%9F%E5%88%87%E9%99%A4%E6%89%8B%E8%A1%93%E7%9A%84%E5%84%AA%E9%BB%9E%E8%88%87%E9%99%90%E5%88%B6/ (Accessed Mar 2025)
6. Queen Mary Hospital. Available at: https://www3.ha.org.hk/hkwc/ppi/InfoPam/docs/srg/srg_20.pdf (Accessed Mar 2025)
7. 香港中文大學肝臟護理中心. Available at: https://livercenter.com.hk/article/%E5%9A%B4%E9%87%8D%E8%82%9D%E7%97%85%E9%A3%B2%E9%A3%9F%E5%BB%BA%E8%AD%B0%EF%BC%9A%E7%86%B1%E9%87%8F%E3%80%81%E8%9B%8B%E7%99%BD%E8%B3%AA%E5%92%8Cbcaa/ (Accessed Mar 2025)
8. Cleveland Clinic. Available at: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articles/22243-amino-acids (Accessed Mar 2025)
9. Vilstrup H, et al. Hepatology. 2014;60(2):715-35.
10. Lo EKK, et al. Biomedicines. 2022;10(6):1444.
11. 香港中文大學肝臟護理中心. Available at: https://livercenter.com.hk/article/%E6%AD%A2%E7%97%9B%E8%97%A5%E3%80%81%E6%8A%97%E7%94%9F%E7%B4%A0%E5%92%8C%E4%BF%9D%E5%81%A5%E5%93%81%E6%9C%83%E5%82%B7%E8%82%9D%EF%BC%9F%E5%A6%82%E4%BD%95%E9%81%BF%E5%85%8D%E8%97%A5%E7%89%A9%E6%80%A7%E8%82%9D%E6%90%8D%E5%82%B7/ (Accessed Mar 2025)
(資料由鄭繼志醫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