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擁有一雙「熊貓眼」,令人看起上來很憔悴,也令人想到會與睡眠不足有關。但有中醫指出,原來臉色暗沉或有黑眼圈都可能與身體器官有關。中醫指出5大可能成因,並教大家如何調理氣色。
情緒壓力大也會有黑眼圈?
中醫皮膚科專科醫師艾莉絲在其facebook專頁上分享指,氣色問題是現代人常見的困擾。如果生活壓力大、睡眠不足和飲食不當,容易導致臉色暗沉、蠟黃或出現黑眼圈。她從中醫角度分析氣色不佳的成因如下:
氣色不佳的中醫病因分析
1.氣血虧虛
- 當氣血不足時,皮膚無法獲得充分的滋養,會顯得蒼白和黯淡。常見於貧血或長期勞累的人。
2.肝鬱氣滯
- 情緒壓抑或壓力過大,容易導致肝氣鬱結,表現為臉色蠟黃或暗沉,特別是眼周的暗沉。
3.脾胃失調
- 中醫有句話是「脾主運化」,脾胃功能失調會影響營養吸收,導致皮膚乾燥、缺乏光澤。
4.腎虛
- 腎虛會使臉部呈現灰暗或疲憊感,常伴隨黑眼圈。
按摩有助KO黑眼圈
從中醫角度,調理氣色的方法如下:
1.中藥調理
- 氣血虧虛者可考慮使用四物湯、八珍湯等方劑,還可以選用當歸、熟地黃、黃芪和黨參。
- 肝鬱氣滯者適合使用逍遙散,配合柴胡、白芍和薄荷。
- 脾胃虛弱者可選用參苓白術散,搭配白朮、茯苓和山藥。
- 腎虛者可選擇六味地黃丸或右歸丸。
- 這些藥物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切勿自行配製。
2.針灸療法
- 針灸能調節經絡氣血,促進臉部循環,改善皮膚健康。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合谷、三陰交和太溪等。
3.氣色按摩
- 臉部經絡按摩能促進血液流動,提升皮膚光澤。建議每天輕柔按摩迎香穴、太陽穴和印堂穴。
4.草本養顏
- 可以使用珍珠粉、白芷、薏苡仁等材料製作面膜,幫助改善皮膚暗沉和粗糙。
中醫皮膚科專科醫師艾莉絲最後提醒,記得保持規律作息、適當運動和調整飲食,這些基本的生活習慣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