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打新冠肺炎疫苗並不代表能百分百抵禦病毒,更何況病毒頻變種,社區確診個案仍不時現高峰。高風險人士更不應習以為常,因而輕視了併發重症的風險。有見及此,荃灣區海濱關愛隊舉辦了名為「流感及新冠後遺 抗擊全攻略」的健康講座,西醫劉漢忠醫生在活動上以「識、部、署」為題,向一眾街坊講解常見呼吸道疾病的病徵分別、高危群組的重症風險,更重要的是即使確診新冠,只要在黃金期內接受適當治療,出現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可大減。
流感、新冠、呼吸道合胞病毒,都是本港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一般會引起流鼻水、發燒、多痰、肌肉痛等,要從病徵上分辨出新冠實在不容易,劉醫生提醒大家可以留意一些「警號」,當中最明顯的是新冠較經常引致呼吸困難,疲勞、喉嚨痛都是常見症狀。活動當日參加者獲免費派發6合1快速測試包。劉醫生指出:「現時市面上有不同類型的快測包,部分更可同時檢測多種抗原,例如新冠、甲乙型流感、肺炎支原體等,有助快速準確地得知自己的病情,醫生亦能盡快掌握患者的身體情況。」
新冠可侵害多個身體系統
盡快確診的重要性在於及早治療,特別是新冠高風險人士,如長者、免疫力較弱人士、慢性病患者等,一旦感染,併發重症風險甚高,有機會對多個器官造成長遠影響,例如泌尿系統的急性腎損傷;心血管的心包炎、心臟纖維化;神經系統的味覺喪失等;嚴重的話有機會導致死亡。劉醫生引用數據指出:「55至64歲以上人士感染新冠後死亡風險較一般人高8.1倍,65歲以上人士的死亡風險則高達62倍;至於患心血管疾病人士的死亡風險亦較一般人高8.5倍。」要保護自己和家人免受病毒的侵害,便需要把握治療黃金時間。
初期症狀輕微易使患者忽略重症風險
現時已有抗病毒藥可以抑制新冠病毒,但必須於發病的5天內開始療程,方可阻止病毒在體內複製,降低身體免疫反應被觸發的風險。劉醫生補充:「新冠病毒的初期症狀相對輕微,患者容易覺得別無大礙而不就醫,結果錯失治療的時機。因此不論病徵嚴重與否,一旦確診都應該盡早求醫。」
在現行政策下,一旦確診新冠,年滿65歲或65歲以下而屬高風險人士的香港本地居民,經醫生評估適合的話,便符合資格在政府普通科門診或已登記的私營醫療機構,獲免費處方新冠口服抗病毒藥。
新冠康復後,不少人也經歷過新冠後遺症,例如疲倦、氣喘等,因此當日活動席上還有表列中醫李國禾中醫師分享一些減輕症狀的湯水、食療等,亦有註冊物理治療師彭俊耀博士,與參加者「抗疫動起來」,教導參加者如何以運動增強抵抗力,街坊們亦向彭博士請教各類身體痛症的紓緩方法,例如50肩、膝關節痛等,氣氛踴躍。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