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驚蟄(讀音︰窒)」引起的春困,除了做運動,原來還可以透過疏肝袪濕的茶或者湯水去提起精神!
最近天氣變得和暖,有時早上陽光普照,但下午變得大風又陰天,原來3月5日二十四節氣的「驚蟄」已經悄悄來臨。驚蟄習俗包括打小人祭白虎,原因是民間流行打小人可以趕走衰運。其他驚蟄習俗包括︰
- 吃梨子(梨與離同音,遠離病蟲害的意思)
- 殺蟲(保持清潔)
- 吃毛豆(除害蟲的意思)
「蟄」有潛藏的意思,「驚蟄」是指在冬天藏匿冬眠的動物昆蟲,開始醒來活動,天氣漸漸變暖,會有雨水和打雷。在如此反覆的天氣下,我們又應如何好好調養自己的身體,又有甚麼湯水有幫助?就由註冊中醫師馬琦傑分享一下吧!
「春困」點樣好?「春捂」又係咩?
正所謂「春眠不覺曉」,在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季節氣中常常覺得格外好睡,就連日常生活都讓人覺得昏昏欲睡,原來這就是「春困」的威力。「春困是指因為春天潮濕漸暖的天氣會令人感到困倦,四肢疲乏,頭昏欲睡。」馬琦傑中醫笑說,為了防止「春困」,他建議可以做一些會出汗的運動,在中醫調理方面,則可以烹煮一些疏肝理氣、健脾袪濕為主的湯水。
春困格外好睡
為甚麼最近格外好睡?原來這正因為「春困」。
除了「春困」,在二十四節氣的春天節氣中,我們還要面對「春捂」,「春捂是指春天天氣雖然逐漸回暖,但是乍暖還寒,早晚氣溫變化大。」所以馬中醫提醒,在「驚蟄」時,應需要足夠的禦寒衣物,不要過早全部脫掉。不是的話,身體還未適應氣温的變化,就很容易「攝親」。
天氣忽冷忽熱,就算外出都應該準備外套,以防被突如其來的寒風「攝親」。
馬中醫補充,在《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是指由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至立夏的三個月(春三月)中,天氣開始回暖,萬物生長,欣欣向榮,人相比於冬天時,可以早一些起床和晚一些睡覺,並且可以多在戶外悠然放鬆的散散步。
雖然在流感高峰期的陰影下,但大家亦盡量去一些較少人的地方散散步,曬曬太陽,吸收一下維他命D。
驚蟄忌燥熱 湯水袪濕最重要
在「驚蟄」中,飲食主要以清淡為主,少食肥甘厚味。並以疏肝健脾的食物為主,如芹菜、山藥、薏米等。芹菜除了疏肝健脾外,亦有助降低血壓。
湯水方面,馬中醫建議可以煲煮「健脾袪濕湯」,先準備乾淮山8錢、炒扁豆 5錢、生熟薏米各5錢、陳皮1塊和瘦肉,淮山可以先浸泡半小時,再將瘦肉洗淨,汆水後備用;最後將所有材料放入煲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煲滾後轉中小火煲約一個半小時即可,但他提醒此湯水不適合有感冒症狀人士。
「驚蟄」湯水以健脾袪濕為主,黃瓜、赤小豆、冬瓜亦有去濕功用。另外亦可以選擇煲茶,只需要將1至2錢的菊花加上適量普洱茶葉,放入茶壺中,加入熱水泡3分鐘即可,菊花疏肝明目,普洱茶溫暖養胃。至於穴道保養方面,行間穴可以預防肝火過盛,足三里穴就可以健脾養胃。
原文刊登於 Yahoo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