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鄭敏樂、(中)九龍東醫院聯網創傷總監李建恩醫生及(右)李建邦表示3D電腦導航使手術大大減低感染風險,病人康復亦快。
由交通意外或高處墮下是導致本港45歲以下年輕人死亡的第一大主因,病人很多時因為嚴重盆骨骨折導致大出血,在搶救階段已經返魂乏術。而伊利沙伯醫院採用三合一盆骨骨折治療,能將搶救程序在一小時內完成,存活率大大提高;其後再以3D電腦導航對盆骨進行微創手術,用螺絲作髓內固定,療法不僅大幅降低出血率,而且亦未出現嚴重併發症,大大加快復原進度。
嚴重盆骨骨折後會因骨髓出血及斷骨插穿動靜脈造成大出血,而伊利沙伯醫院在08年首創的「三合一盆骨骨折治療」方案,將死亡率由六成降低至一成左右。伊院外科副顧問醫生鄭敏樂解釋,「方案將外科、骨科及放射治療科搶救合併在一小時內完成,先以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面,再以紗布塞入盆腔減輕出血,及後再進行動脈栓塞術,堵塞出血血管。」方案能夠爭分奪秒控制傷勢,再作進一步處理。
免劏肚減出血
嚴重盆骨骨折病人即使經三合一手術搶救存活,但盆骨仍有嚴重的移位及粉碎性骨折,後續手術複雜棘手。傳統治療先以外固定支架固定盆骨,再於盆骨內以螺絲鑲實鋼板,進行開放復位內固定手術;不但愈合期長、容易造成感染,而且亦有機會造成大量失血。
伊院在2015年將3D電腦導航微創手術應用在治療大面積的盆骨骨折,術前先以電腦掃描及確定斷骨位置,再依靠導航以微創方式將螺絲嵌入盆骨。伊院矯形及創傷科顧問醫生李建邦解釋,相比起傳統內固定手術,導航手術不需大範圍動刀嵌入鋼板,減感染風險,出血量平均亦為139毫升,比以往手術的970毫升大幅降低;而且導航誤差僅有1毫米以下,術後痊愈期亦相對為短。

3D電腦導航微創手術不需大範圍動刀嵌入鋼板,而是以螺絲作髓內固定。
三個半月出院
現年二十多歲的文小姐前年被電單車撞到後身體多處嚴重受傷,盆骨粉碎性骨折、傷口外露,被送往伊利沙伯醫院後以支架固定盆骨後再進行導航微創手術,住院三個半月後可出院。李建邦解釋,同類個案在傳統手術治療下需住院八至九個月,而且亦容易引發併發症及行動不便。而李小姐現時復康進度理想,已經可持續均速步行一個多小時。

文小姐現已可連續步行個多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