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宮崎縣外海日向灘周一(13日)晚發生6.6級地震後,氣象廳表示,考慮到未來30年內南海海槽發生大地震的機率為70%至80%,呼籲民眾對大規模地震提高警覺,應在平日做好地震防災準備。
《讀賣新聞》報道,日向灘去年8月8日發生7.1級強烈地震,當局發布「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注意巨大地震)」。氣象廳表示,周一晚向灘地震震源比去年更靠西邊,即是更靠近宮崎縣陸地。
地震活動頻繁
京都大學地震學專家山下裕亮助理教授表示,去年地震後,附近地震活動頻繁,在板塊邊界未破裂處可能成為這次的震源,而周一晚的地震可能是去年地震的餘震。
專家:民眾可照常生活 包括去旅遊
日向灘發生7級地震的周期為每20年到30年,山下裕亮指出,「如果這次地震發生在四國或紀伊半島外海,就有必要加強警戒,但這次地震距離較遠,不太可能誘發南海海槽地震」。
參與設計地震資訊發布制度的名古屋大學名譽教授福和伸夫則指,「如同氣象廳等所言,民眾可以照常生活,不僅是正常上班或上學,也包括旅遊等」。但他也表明,「南海海槽大地震發生可能性確實逐漸增高,重點在於民眾應利用這次機會再度確認疏散路線,並固定好家具等,強化因應地震的日常防災準備」。
甚麼是南海海槽?
據悉,南海海槽從東海地區延伸到太平洋一側的四國及九州東部,水深約4,000米,被認為是相對較淺的海溝。
南海海槽特大地震是指發生在靜岡縣外海駿河灣至宮崎縣外海日向灘板塊交界處的巨大地震,通常是每100年至150年出現一次的大地震。最近一次是發生在1946年的昭和南海地震,距今78年,因此被認為再次發生的可能性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