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嚟多次沙士,我一定買樓」,今年2月初新冠肺炎疫情恐慌初期,有地產代理在店舖門外貼有這一句話,惹來一陣熱話。的確,自從2003年沙士一役後,相信大家身邊總有人講過同一番話,但諷刺是疫市下樓市成交卻非常冷淡,說好的「沙士買樓」沒有出現,但同時說好的「沙士筍價」亦一樣無影。雖然執筍貨的機會不高,但疫市下業主議價空間又普遍較大,對無論置業還是換樓的自住需求都是一個良機,惟大前提是要先衡量經濟逆風下的承受能力。

2003年沙士期間,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由1月中高位36.11,至8月中低位31.77,7個月內累跌12%,所謂「沙士筍價」,當年一個太古城3房單位僅約200多萬元,兩房更只低至約120萬元,「疫情重災區」淘大花園逾300方呎細單位僅售約50萬元,呎價只是千四元多一點。相反新冠肺炎今年2月初受關注,及至3月初CCL才累跌約2%,及後跌勢更慢慢收窄至不足1%,今時今日太古城3房是以二千萬元計、淘大花園兩房以6球起跳。

從大數看,沙士買樓顯然是絕世良機,但這些機會卻沒有出現在新冠肺炎下的疫市,相信主要因為過去多年港樓市監管見效,令業主的持貨能力增強。但若個別屋苑看,其實仍有不少低市價成交個案,尤其在疫情最恐慌的3月至4月,黃埔花園曾錄低市價一成的成交,元朗朗屏8號更有成交低市價兩成,某程度反映疫市下,業主的議價空間會較闊。事實上,花旗早前發表今年首季的調查發現,有6.1%的業主願意減價一成或以上出售物業,相關比例其實算偏高,至少在太平盛世應該難以出現。不過,同時有一成人認為現時是置業良機,比例更是近9年以來最高。
若果買家相信樓價步入下降軌的話,疫市不單增加向業主議價的「牙力」,對換樓客而言,如果捉緊時機,「先賣後買」更可能是高沽低吸的機會。
當然,投資市場難有絕對完美的交易,疫市下樓市成交冷淡,除了因為「沙士筍價」爽約,亦因為經濟前景預測處極度悲觀。因此,置業除要考慮自身需要,經濟能力的要求亦較在普通市況時高,首先是淡市下銀行批出按揭或會變得「手緊」,倘估價不足,便需要預留多些資金作首期;另外,在預期經濟走下坡及失業率攀升下,買家亦要衡量一旦收入減少或沒有收入,會否有足夠儲蓄持續供樓。
此外,亦有一點要留意,今次新冠肺炎疫情覆蓋全球,香港有限聚令,多國亦實施不同程度的隔離措施,各國出入境均受限制,買家賣家均都留意會否因而影響簽約及交樓日子等,成交期或因而預留較長時期,以保障自己。
資料來源:中原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