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大醫學院申第二學位課程待批,憂教育撥款減礙培訓人才。(蘇文傑攝)
中大醫學院表示,已經向政府提交開辦醫科第二學位課程的申請,現正等候批准,期望可在下一學年開辦。中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稱,醫科是最受歡迎的科目之一,即使未來要面對不同醫學院的競爭,都希望是良性競爭,強調最重要把學生教育成為一個仁心仁術的醫生。副院長(學生事務)吳兆文表示,完全不擔心亦不見第三間醫學院會帶來競爭。
盼政府業界續支持科研成果
如政府批准下學年招收多30名第二學位學生,中大醫學院有信心全數收到30人。吳兆文指,醫學院現時每年都收到不少第二學位申請,礙於第一學位的申請反應踴躍加上學額不多,因此未能招收太多第二學位學生。他希望當局愈早批准開辦30個第二學位學額愈好,但笑言若未趕及下學年成事「咁又唔係世界末日」。
政府早前預告或削減教育撥款,趙偉仁稱中大醫學院會與政府和市民共度時艱,雖然暫時未知會有何影響,但希望政府考慮培訓人才是中、長期策略,不希望會削減太多,擔心減資源會影響培訓人才,又指出近期部分研究成果已「嶄露頭角」,冀創新科研成果可繼續獲政府及各個業界支持,有關成果成功落地亦有助繼續支持大學發展。
副院長(科研轉化及創業)陳君賜認為,透過商業模式推廣科研成果,肯定較大學自行推動有效,但過程可能涉及龐大資金,如數以億元計的臨床研究開支,因此要有知識產權保護才可吸引投資者,副院長(研究)黃秀娟補充稱,任何學生、學者和教授等只要覺得有一個新想法能「改變世界」,都會鼓勵他們申請知識產權,當他們見到成果落地和可以轉化,也算是一種鼓勵。
不期望中大醫院現有盈餘給醫學院
近日中大醫院再次要求延遲償還政府貸款,而該院營運條件包括在有盈餘時要幫助中大醫學院發展。趙偉仁稱,醫院營運初期正值新冠疫情,復常後至今僅約兩年,因此經營非常困難,暫不期望中大醫院「有錢畀返醫學院」。他強調,醫學院會絕對支持中大醫院所有發展,惟兩者沒有從屬關係,又稱中大醫院是一個好平台讓大學科研結果轉化到私營市場應用,而中大教授也經常在該院內看症,希望能使社會對中大醫院服務更有信心。
此外,中大醫學院新科學研究大樓現已動工,預計2027年落成,屆時每年學生名額可提升至400名醫科生和330名護士學生。醫學院未來亦會加強人工智能(AI)應用,如教導醫科生如何應用和投入幫助發展AI在醫學的應用,以及幫忙改良教學模式和課程,包括教授臨床前學生使用AI,認識其運作原理和限制,方便日後應用。
港大醫學院向《am730》表示,去年已向政府提交4年全日制醫科「第二學位」課程申請,有待審批,冀提供多元途徑給有志從醫的優秀學生,助本港培訓醫療系統及臨床研究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