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功能救生傢俱POD。
協助珊瑚礁保育的MINDOROBOTS。
易於拼湊打開的重用吸管Zukgaan。
颱風「飛燕」吹襲大阪,關西國際機場水浸,當地亦多處嚴重受災,一旦面對天災就需要應急方案。今屆James Dyson設計大獎香港區冠軍得主盧健斌,受去年10號風球「天鴿」襲港啟發,設計多功能救生工傢俱──POD。評委贊同POD實用,並表示POD將與另兩份港區優異作品晉身國際決賽。
POD日常是張長椅,水浸時可於1分鐘內變為內置划槳的救生艇,作品輕、便宜、耐用及可變型。盧健斌表示,先到訪了解水浸的受災者,再經過大半年反覆測試及研究,才製成原型參加比賽。他希望可以繼續研究,尋找更適合物料,將POD變得更穩固耐用;大會頒予港區冠軍的2,000英鎊,原意亦為鼓勵繼續研發作品。
一同晉身國際決賽的優異作品,分別是用以追蹤珊瑚礁,擁有拍攝及繪製地圖功能,用以保育的MINDOROBOTS;及利用磁力原理,可拼湊不同大小,易打開清潔的重用吸管Zukgaan。國際優勝者將於本月21日公布,冠軍及得獎者則於11月15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