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入伙的屯門顯發邨為單幢式公屋。(資料圖片)
近年多個新落成公共屋邨都是「插針樓」,房屋局長何永賢表示,過往因欠缺較大幅土地而要興建單幢公屋,由於目前土地供應正陸續增加,當局將暫緩興建見縫插針式建公屋,形容發展面積較大土地成本更化算;舉例說元朗有地盤將提供一萬個單位,「起條新路過去都抵。」
何永賢在一個電台節目又指,剛結束的「簡樸房」規管制度方案諮詢共收到近2,200份意見,當局會把收到的建議書分類再分析,檢視如何修正最初的建議。她透露,有意見稱可把劣質劏房的改裝寬限期從1至2年延長至3年,認為這是個可考慮的建議,又指當局擬放寬對房間面向光井的要求,但需要符合特定條件。
不過,何永賢提到有七成意見是內容大致相同的範本意見書,部分建議更自相矛盾,例如要求設立起始租金和人均面積要求,但在商業社會中要求面積增加的同時租金又要便宜,「對於業主肯定有個矛盾點。」
兩較多長者屋邨試大門裝感應器
另外,針對近期有長者在公屋單位內離世一段時間始被發現,當局會在兩個較多長者居住的屋邨,即何文田常樂邨和觀塘雲漢邨,試行在單位大門安裝感應器,現時兩邨各有20至30戶自願參加,系統料未來兩個月內完成測試。
何永賢稱,感應器並沒有鏡頭、不會看到屋內情況,長者可選擇將出入紀錄傳送至哪些人,亦可設定傳送密度,以便接收紀錄者了解長者出入情況。她並說,當局樂意嘗試進一步在單位內試驗安裝「行動感應器」,希望透過簡單科技協助有需要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