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接受《明報》專訪表示,現時公屋、資助出售房屋及私樓的比例為5:2:3,隨著更多公營房屋陸續落成,會研究將三者逐步調整得更平均。她又說房屋階梯豐富,市民能夠「一級級行到上去」,未有計劃增減,只會有在有需要時調整。她解釋現時有不少人居於環境惡劣的劏房,會先以公屋紓緩及解決,長遠在下一階段,將有較多空間調整資助出售房屋比例,滿足年輕人的置業願望。
「棺材房」不能接受為合規劏房
身兼「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副組長的何永賢表示,「棺材房」、「樹屋」或「閣仔房」都不能接受為合規劏房,政府會設定高度限制。至於劏房窗戶,她認為向大街無問題,向後巷也可以考慮,向光井就有不同考慮。因為有些向光井的劏房單位,外面滿佈垃圾雜物,令居民長期關窗,但亦些光井有不同通風情况。對於有何特定條件下接受窗戶向光井的劏房單位,暫時未有定案。
今年24個上蓋公營房屋項目應用機械人
另外,在應用建築科技方面,何永賢指出,今年將有24個建造中的上蓋公營房屋項目應用機械人,明年多8個,2026年再多9個,即累計41個上蓋項目。她認為應用機械人技術是未來趨勢,希望可減少師傅最辛勞的工序,強調不會百分百取代人手。例如在停車場,油漆機械人可負責大面積,但轉角位或邊位仍需工人精細的手工配合。
另外,她說本年度已揀選10個屋邨,進行外牆粉飾及小型改善工程,包括坪石邨、紅磡邨、石圍角邨、慈樂邨及友愛邨等。未來仍會蒐集居民意見,並與本港年輕設計師合作,改善外牆的粉飾和屋邨公共空間,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又希望每年選10個屋邨翻新,並持續下去。
原文刊登於 香港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