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土地供不應求,樓價高企,港人尋覓蝸居難;有調查顯示,近八成港人認為香港僅有7%用地作住宅用途是不足夠,支持政府重新規劃用地。另外,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建議,政府在最少一半的新批土地中加入賣地條款,規定日後落成的住宅出售予較低收入首置人士,並相信做法有助地價下降,亦因此令樓價降低。
增1%土地可建150萬單位
107動力於7月中委託托港大民調中心,調查港人對土地用途的看法。調查顯示,77.4%人認為香港僅有7%住宅用地是不足夠,57.8%人支持政府重新規劃香港整體土地用途;同時近五成半人贊成開發部分郊野公園用地去興建房屋,亦有40.4%人傾向保存現時所有郊野公園用地。
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左二)指,結果反映港人對住宅不足有共識,亦支持政府重新規劃土地用途,惟現今政府土地政策不明確,望政府能透過跨部門合作,全港覓地。他指出,目前全港只有7%的土地作住宅用途,估計新增1%土地可提供150萬個公私營住宅單位。
首置人士不應與投資者競爭
出席同一場合的施永青(右二)指,政府可多就土地問題作公開討論,在取得市民共識下,令政策可迎合各方的需要;他亦建議政府在最少一半的新批土地中加入賣地條款,規定該些土地所建單位只可出售予低收入如家庭入息低於3萬元的首置人士,若按2萬個私人住宅單位為基礎,每年約有1萬個單位可首置人士購買,相信此舉有助地價下降,樓價亦因此降低。他指,政府有責任協助首次置業人士上樓,確保他們毋須與海外投資者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