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器巨擘Google於8年前因中國審查及網絡攻擊問題退出中國市場,近日有外國網媒聲稱,Google正研發可過濾敏感內容的「審查版」搜尋器,冀重返大陸市場,國際特赦組織形容為「網絡自由的黑暗一天」,但大陸官媒《證券日報》否認報道。

有分析認為在目前的中美關係下,Google難於短期重返大陸市場。(資料圖片)
網媒The Intercept聲稱獲得Google內部機密文件,指其正以「蜻蜓」(Dragonfly)為代號開發新搜尋器,目前已製成名為「茅台」(Maotai)及「龍飛」(Longfei)的版本,專供Android手機使用,其中一個版本已呈交北京,一旦獲開綠燈,最快可於6至9個月內推出。報道稱,Google是在CEO皮齊(Sundar Pichai)去年12月與一名中國高官會面後,加快開發符合中國國情的搜尋器。
僅少數職員知悉「蜻蜓計劃」
報道指「蜻蜓」計劃的大部分開發工作,均在Google矽谷總部內進行,集團8.8萬名員工中,僅數百人知悉該計劃,而Google擬與一間中國公司成立合資企業,營運有關搜尋器。據報,人權、民主、宗教及和平示威等字眼,均不能用於搜尋,而被大陸「河蟹」的網站,包括英國廣播公司(BBC)及維基百科等,將不會出現在「潔淨版」搜尋結果的首頁內。
分析認為,在目前中美貿易戰及美國政治背景下,Google不太可能於短期內重返中國,另有評論臆測Google借放風回歸中國市場,以刺激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