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主派呼籲市民以「和、理、非」方式集會。(陳奕釗攝)
立法會審議《逃犯(修訂)條例草案》的法案委員會經兩次會議仍未能選出主席,觸發建制派要求「換人」風波。立法會內務委員會將於明日召開特別會議,討論是否向法案委員會發出「指引」,改由建制派最資深議員石禮謙取代民主黨涂謹申主持會議,民主派呼籲市民明日到立法會外出席集會抗衡;有可能被拉下馬的涂謹申批評建制派「輸打贏要」,並引述立法會前法律顧問指內會指引並無約束力。
政府期望《逃犯(修訂)條例草案》於7月休會前通過,距離目標期只餘兩個月,但法案委員會仍未選出主席,令草案審議工作仍未開始。建制派除了聯署要求內會根據《議事規則》第75(8)條向法案委員會發出指引「換主持」外,盛傳正醞釀再次修改《議事規則》,包括規範法案委員會首次會議選舉正副主席的程序,並確立處理行為不檢的懲處機制等。
內會明午召開特別會議,預料將成為兩大陣營角力戰場,民主派呼籲市民明日到場聲援。民主派會議召集人毛孟靜說,並非呼籲市民包圍立法會,希望集會人士和平、理性、非暴力;她並指即使內會發出指引,法案委員會不應跟從,因相關指引並無約束力。
引述前法律顧問 涂謹申:指引僅參考
涂謹申認為,《議事規則》第75(8)條指內會可就法案委員會的行事方式及程序提供「指引(guidelines)」,而「指引」和帶有強制性質的「命令」或「指令」在法律上有明顯分別。他並引述2007至08年度時任立法會法律顧問馬耀添曾指出,第75(8)條所提述的指引「旨在作一般參考,但對(法案)委員會並無約束力」。而時任內會主席劉健儀近日亦表示,《議事規則》只說法案委員會要 「考慮」指引,但沒規定必須跟從,故指引不具約束力。
不過,劉健儀接受訪問時說,法案委員會兩次會議仍未選出主席,情況罕見,內會有意見亦是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