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水圍醫院新增射頻識別臨床樣本追蹤系統,提升工作效率。
醫管局陸續在公立醫院引入智慧元素,新界西聯網的天水圍醫院率先推出「智慧手術室」並於5月中試行,包括射頻識別臨床樣本追蹤系統、手術室協調中心及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可減省醫護人員檢查時間,以及提高手術室運作效率。
天水圍醫院目前有4間手術室,全部已變為「智慧手術室」,當中射頻識別臨床樣本追蹤系統,能實時追蹤手術過程中抽取病人部分皮膚/組織樣本的傳送過程,並透過射頻識別顯示樣本運送位置、運送到目的地的時間等,減省醫護人員檢查時間和提升工作效率;亦設手術室協調中心,電子系統能通知醫生手術室的位置,而護士可預先在手術室為病人做術前檢查,有助減少手術室的真空期及醫護程序,縮短病人等候時間。
此外,病人在手術期間,家屬能透過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的資訊平台,即時接收病人的狀況,例如手術程序、麻醉時間及病人移動至病房的位置等,讓家屬第一時間了解患者最新情況。手術後,病人可利用平台視像服務與家屬「見面」,除可減少家屬憂慮,亦有助減省醫護人手處理家屬諮詢的來電。
麻醉科及手術室服務部顧問醫生林嘉雯(下圖左一)表示, 3間新界西聯網醫院去年共做19,527次手術,平均每周送147.1個病人樣本到實驗室,職員每天花20分鐘檢查和跟蹤樣本,「智慧手術室」能減省醫護工作程序,長遠提升運作效率。她又指,天水圍醫院於5月中試行3項「智慧手術室」服務,並在3個月後視乎整體效果,陸續推展到另兩間新界西聯網醫院,分別為屯門醫院及博愛醫院。

(黃焯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