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延至8月1日起實施,生效後首6個月設適應期,期間對違規人士會盡量給予口頭警告而非執法。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昨在立法會大會上回覆質詢時表示,6個月的適應期並不短,但政府的目的是要推廣,讓全民學習改變行為,有需要可考慮延長適應期。
謝展寰提到,留意到有網購平台聲稱出售指定垃圾袋,當局查證非授權零售商,已交海關跟進。他指雖然偽冒垃圾袋較便宜,但並非法律規定的指定袋,市民不能用來棄置垃圾。
議員關注物管公司藉詞濫收管理費
市民買指定袋已產生額外開支,有物管公司揚言因垃圾徵費要加管理費,要為住客「執手尾」,擬加管理費,加幅達一、兩成,令守法居民無辜要承擔相關成本。民建聯何俊賢關注實施後可能出現濫收管理費的情況;工聯會陳穎欣指,政府評估3至4人家庭每個月因垃圾徵費額外增加30至40元支出,但「管理費一加便加60元,未垃圾徵費市民先被打六十大板。」謝展寰說,垃圾收費沒有改變垃圾的處理方式;又指目前棄置大型垃圾也要付出金錢,認為最重要是解說清楚,避免誤會。
每年農曆新年前都出現垃圾棄置高峰期,謝展寰指,各區設立超過二百個臨時垃圾收集站。農曆新年前環保署已要求「綠在區區」相關營辦團體增加人手,以及農曆年廿八把營運時間延長至晚上10時,應付可能增加的回收物數量,全港公共回收點會逐步增至逾220個。
灣仔和油尖旺全區均無智能廚餘回收桶
廚餘回收方面,截至上周一(15日),全港有449個智能廚餘回收桶覆蓋約1,000幢樓宇,當中公共屋邨佔七成八。十八區中,灣仔和油尖旺全區均無智能廚餘回收桶,最少回收桶的是中西區,只有3部,全部位於公共屋邨;最多回收桶的是沙田區,有62部。私人屋苑中,以西貢區最多,有27部,而東區和沙田各有15部,中西區、南區、深水埗和大埔未有私人屋苑設置智能廚餘回收桶。
謝展寰透露,環保署正聯同房署及房協,將智能廚餘回收服務擴展至全港所有公共屋邨,預計在年底前有逾700個智能廚餘回收桶投入服務。環保署正透過回收基金及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協助私人住宅樓宇安裝智能回收桶收集廚餘,料農曆新年前覆蓋30個私人屋苑及三條鄉村,共裝約10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