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
本土研究社日前發表報告,質疑有富豪透過短期租約,將官地「私有化」,批評政府批租機制欠缺透明度。發展局長黃偉綸(圖)承認,短租政策透明度不足,日後會公開批租資料,包括呎租、地點和面積。他又解釋,部分短租官地未有公開招標,是因為位置偏遠,難以到達,若政府不批租,便無法最有效善用土地資源,但日後會考慮是否適合採用公開招標。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表示,政府有逾5,300份短租批地協議,當中近三分一、即約1,700份短租用地被用作私人後花園,他質疑,本港土地資源有否被善用,以及土地政策是否不公平。土地監察主席李永達亦批評,短期租約制度開始被濫用,政府不公開租用狀況,令公眾無從監督;他建議,政府以公開招標形式批租,並公開租用地點、租用人身份和租金。
年底上載逾800幅閒置土地資料
黃偉綸表示,現有逾5,000份短期租約,涉及2,400公頃土地,當中大部分短租作工地和電訊設施,甚至是更亭。他承認,短租政策透明度不足,雖然部分資料有公開,但查閱過程複雜,當局正陸續將土地資料整理後放上網,冀年底完成上載首批資料,涉及逾800幅政府閒置用地資料。而現有的短租合約涉及法律問題,資料未能公開,但日後新簽訂的租約,會要求租戶容許公開租金、呎租等資料,讓公眾查閱。
他指,短租政策行之已久,當中直接批租的土地,通常位於住戶附近,而且其他人難以前往,如果政府不考慮批租,便無法最有效善用土地資源;但不排除部分短租地有討論空間,日後會考慮是否採用公開招標方式。
至於有質疑指部分短租用地,可以續租數十年,是否應公開招標,黃偉綸指,短租政策原意是免去繁複的批地手續,所以若政府認為有關土地未有其他更佳用途前,不會作出大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