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主辦的首屆「香港國際文化高峰論壇2024」日前圓滿結束,逾20間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藝術機構與西九簽訂合作協議,未來在不同領域將會合作及互相交流。管理局行政總裁馮程淑儀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過往香港予人「文化沙漠」的印象,經過是次論壇,西九可在國際文化版圖佔一席位,讓訪客知道除金融外,香港亦可有文化內涵。此外,她又指,過往M+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館後引進不少展覽,由今年下半年至明年8月,將主力「走出去」,包括辦展及外訪,冀藉雙方合作,帶着東方藝術向世界出發。文:朱慧恩 攝︰林靄怡
論壇期間,管理局與21間國際級的文化藝術機構合署合作協議,將在展覽、文物保育及電影等範疇互相文流及學習。打響頭炮的是與法國凡爾賽宮合辦的展覽,將在今年12月舉行;此外,明年3月亦將與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合辦畢加索展覽。馮程淑儀表示,經過今次論壇,除了使西九在國際文化版圖佔一席位外,亦使香港撕掉「文化沙漠」的標籤。
香港有金融也有文化
馮程淑儀指,西九的兩間博物館開幕僅年多兩年,因資源有限,難以向外推銷,最理想的方法就是親身到訪。她表示,是次論壇的訪客不少是首度訪港,「很多國際文化機構從不認為香港有重要的角色,只會覺得是文化沙漠,但經過近年西九的發展,加上如大館、香港藝術館等設施,讓他們看到香港不只有財金,亦有文化內涵。」
簽署合作協議,意味着策展不再是單向,而是雙方互相借鑑經驗。馮程淑儀舉例,當年她於康文署任職時,亦曾於文化博物館協辦畢加索展覽,但當時策展的話事權仍是掌握在對方手上,政府只作場地提供;而今次M+則是亞洲首間與畢加索藝術館共同策展的藝術館。「展出的不單是畢加索的作品,亦有來自M+的亞洲藝術家藏品。」她認為,博物館從業者都在孜孜不倦尋求新體驗,今次兩間館的展品聚首一堂,「能構成對話,就是新的體驗。」
自M+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館以來,兩館均有不少來自外國或內地博物館的展品展出,馮程淑儀形容,未來的一年多將要「走出去」,讓西九的展覽和節目走到外地,冀能達致雙方發展,與當地的藝術團體推廣「西九出品」。她舉例,M+的貝聿銘展覽將於明年去到由貝聿銘親自操刀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展出,未來亦會繼續聯絡其他博物館如羅浮宮等尋找合作機會,「除了『引進來』,亦希望『走出去』,將東方藝術帶至全世界。」
向大灣區城市推廣年票
本港經歷疫情重創,目前旅遊業仍在復甦階段,政府力谷大型盛事,冀吸引更多旅客來港。在日前旅發局發布的《2023年訪港旅客分析報告》中,西九文化區位列第6,馮程淑儀認為,在推廣旅遊方面,「西九仍有潛力可上」、「勢頭亦較以往好」。她提到,現時內地政府鼓勵市民參觀博物館,故不少內地旅客皆有參觀當地博物館的習慣,若他們到訪香港,亦會把參觀博物館納入行程中。她期望,西九兩間博物館能如羅浮宮或大英博物館般,成為遊客必到的地標。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門票去年加價,今年價格會否調整則留待7月揭盅,馮程淑儀相信,旅客未必介意少許加幅,M+則未有加價計劃。她又指,目前到訪西九的內地旅客以大灣區城市為主,故有意加大力度在大灣區推廣博物館的年票。
西九資金鏈將於明年斷裂,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日前提到「賣地」方案。馮程淑儀表示,疫後寫字樓空置率高,再以「建造、營運及移交」(BOT)的模式或不合時宜,發展住宅項目則可在短期內獲得較大筆的資金。目前已向政府提交建議方案,她又稱,現時兩館交出不錯的成績表,加上政府已投資巨額,對於政府就方案拍板,「比起去年,信心又大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