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指,港爸傾向給予子女從經驗中學習的機會。

傳統中國人觀念是「男主外女主內」,照顧或教育子女的工作不少落入母親身上,有調查發現,只有8.1%受訪父親有照顧小孩的起居飲食責任,但僅一成父親曾考慮做全職爸爸,至於教育子女,相比母親,父親較願意以「嚴厲」又「開放」的態度,加強孩子自學及自理能力。
新港城中心早前委託公關公司於上月8至21日訪問了774名育有6至12歲小孩的家長,當中411名父親和363名母親,調查發現,就照顧孩子起居飲食,最多是家傭(42.5%)、其次是母親(22.8%)和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親友(22.7%),父親只有8.1%。
傳統家庭角色定位影響
另外,10.7%受訪父親表示曾考慮做全職爸爸,逾七成表示自己不能接受。香港家庭教育學院董事余榮輝(圓圖)分析,令男士不接受成為「全職爸爸」的原因,相比起經濟問題(「家庭收入減少」(90.6%)),更多基於「傳統家庭角色的定位」(96.1%)及「親友、社會的不理解及壓力」(93.3%),這些無形的目光,存在相當大的影響力。
調查亦問及教導子女時,父母具體取態情況,如遇到孩子在用餐時不肯進食,七成母親會用盡所有方法要孩子吃一些,但較多父親(近四成)會選擇告訴孩子再不吃就收起所有食物,直至下次用餐方可進食,讓孩子受點苦。學踏單車方面,大部分爸爸都較願意讓孩子先跌倒,嘗試失敗,但大部分母親盡可能全程在旁,以免跌倒。
余榮輝指,放手讓子女嘗試是好事,即使子女未必成功,也可讓小孩從失敗中學習,給予他們自我檢討機會。此外,可以提高他們處理不同危機的應變能力,亦可以加強他們的自學及自理能力,不應事事習慣過分依賴父母或家人的幫助。
另外,調查亦問及社會上最理想的父親時,頭三位分別為李嘉誠(41.4%)、劉德華(35.5%)及碧咸(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