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3-05-22 04:30:30
日報

扶康會︰疫後接獲發展遲緩個案增 有家長指幼童社交言語發展呈退步

分享:

何穎兒(左)指,家長要把握子女6歲前黃金治療期。(陳詠琳攝)

有教具為幼童提供相關訓練。

疫情打亂學童的成長和學習進度,一些需特殊照顧的幼童影響或更深遠。扶康會轄下兩個中心今年新增約20宗發展遲緩的個案,較疫情前多,中心更發現有接受訓練的小朋友,有七成因家長對家居訓練的了解不足,結果疫後幼童社交及言語發展反而出現退步。扶康會指,兒童發展遲緩,會影響未來社交發展,因為其他小朋友會覺得「(佢哋)講極都唔明」,而拒絕再與他們交流,導致這些兒童衍生自卑和情緒問題。

許太表示,小兒子傑傑今年約4歲,他1歲半時留意到在言語發展倒退,1歲10個月時更不再開口講話,在經過評估後,確診自閉症傾向及發展遲緩。她認為,兒子發展遲緩或與疫情期間,新冠出現後減少帶兒子外出,在家時間增加,用電子產品時間延長;若與傑傑出街均是坐在嬰兒車,致肢體肌肉發育、情緒及行為等受影響。

adblk6

許太指,疫情緩和,發現傑傑走路時較易跌倒,與人溝通能力亦較弱,舉例「等紅綠燈時,見到其他人走,就覺得自己也可以走;等巴士時,其實不是坐這個號的車,但他見到其他人上車就(跟著)上。自己想怎樣就怎樣,完全不覺得做任何事要等,(又)不聽人解釋,可能也聽唔明白,只係識用咸來表達想走、或者想上車的想法。」

許太指,家長要細心留意子女各方面發展,有需要時及早由專家評估和介入。她補充,明白家長難接受子女有特殊教育需要,但如果發展得較慢就要正視,不要覺得時間久了或者長大了就會變好,到小學一年級才追回進度的壓力比起在幼稚園時更大。她認為,「這是一個長期鬥爭,不要將仔女和正常發展的同齡兒童比較,能有進步就已經很好。」

扶康會旗下牽蝶中心及牽蝶康兒中心提供自閉症及發展障礙人士服務,主要涉及社交及言語方面的發展遲緩,包括不懂得望人、與同學相處接觸、口齒不清等兒童。兩個中心今年新增約20宗發展遲緩的個案,較疫情前多。扶康會臨床心理學家何穎兒指,戴口罩時的聲音、嘴型及面部表情都較難被兒童接收,加上疫情期間有獨生子女由家庭傭工用「電子奶嘴」照顧,出門頻率不高,另一方面,兒童在家很多時候,「指一指」就有家人代勞,不需要透過說話來表達自己的真正需要,這些情況均令發展遲緩的兒童或被延誤發現。

adblk7

她續指,學校恢復面授課程,當小朋友的體能、社交等狀況出現問題,校方發現便即時向家長提供建議,致疫後這些個案明顯增加。她呼籲家長把握子女6歲前、腦部發育得最迅速的治療黃金期,到衛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CAC)、非牟利中心或私人機構等及早做評估,申請政府為輪候資助學前康復服務的兒童提供學習訓練津貼,安排合適訓練。

adblk8

amJetso送太興鮮臘腸 👇立即按此參加

amJetso送太興鮮臘腸,立即按此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