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投資波動大,不少人都尋求機會「賺番筆」,但隨時成為騙徒目標。警方今年首4個月接獲1,174宗投資騙案,近六成是加密貨幣騙案,其次為股票和外匯騙案。有17歲男學生誤墮加密貨幣騙案,4日內損失21萬元;亦有80歲婆婆使用「租樓客」介紹的外匯平台,經歷9個月後累計被騙走910萬元。警方提醒市民切勿下載來歷不明的應用程式,並要提防過高回報的投資計劃。
根據警方資料,本港今年首4個月共錄得1,174宗投資騙案,期內受害者多達1,191人,年齡介乎14歲至86歲。較去年同期升50%;累計損失金額高達7億86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1%。當中加密貨幣騙案有675宗,佔57%,涉款共4億1,660萬元;其次的股票騙案有229宗,佔20%,涉款1億2,193萬元;外匯騙案則有37宗,佔3%。
其中一名80歲婆婆去年7月在樓盤網站放租物業時留下手機號碼,半個月後有一名自稱在美任職投資分析師聯絡,聲稱有意來港租樓,經過兩個月交談後取得婆婆信任,即介紹投資外匯的虛假手機程式。婆婆先存入20萬元,翌日便賺一倍利潤;隨後乘勝追擊,去年9月至今年2月分27次共存入近890萬至另外17個個人銀行戶口。惟婆婆於今年3月提款但不果,戶口於4月更被凍結,對方要求支付近800萬元方能解鎖。婆婆向同住家人坦白得知被騙,累計損失共910萬元,包括500萬元丈夫留下的遺產。
中五男生投資兩日即賺數倍
另一名17歲中五男學生於4月透過社交應用程式結識騙徒,獲推介投資加密貨幣。男學生下載指定程式並開立戶口,首日存入200元小試牛刀,兩日後即賺數倍利潤,便再分5次入錢,最大一筆達11萬元,累計存入超過21萬元。男學生兩天後見賺多數萬元,想取回款項時卻被拒絕,反被要求存入更加多錢,與家人商量得知被騙。
損失金額最大的受害者為54歲任職會計師本地女子,網友介紹下使用假網上外匯交易平台,共2,730萬元分97次存入43個個人銀行戶口。而受害者年齡最小的14歲中學生,同樣入錢到假加密貨幣平台,損失了7,500元。
警籲市民時刻提醒身邊親友免受騙
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訛騙組高級督察吳振耀表示,騙徒大多會利用社交媒體平台接觸受害人,甚至以「俊男美女」向受害人「噓寒問暖」,取得受害人信任後便推薦聲稱高回報、低風險,甚至保本的投資工具;亦有騙徒初期給予受害人少量金額訛稱為「回報」,引誘受害人加大投資額。而受害人投入資金後,騙徒便消聲匿跡,受害人亦損失所有本金。
商業罪案調查科訛騙組高級督察劉兆寶指,不少受害人其實與家人同住,呼籲市民時刻提醒身邊親友提防受騙;切勿隨意點擊可疑超連結,亦別在不明程式或網站中輸入個人資料。如對方要求存款至個人銀行戶口作投資,便極有可能為騙案。如有懷疑可致電警方「防騙易」熱線18222查詢。
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提醒市民要提防回報高得不切實際的投資計劃,切勿盲目誤信親友推介的投資機會,同時不要純粹根據互聯網上的「資訊」進行投資。而證監會雖稱容許持牌虛擬資產投資平台可向零售投資者提供服務,但至今未向任何平台發牌。現時不少虛擬資產投資平台都在海外,投資者如有爭議要隔山投訴和追討,過程並不容易,促請投資者考慮自身可承擔風險,並了解產品特質和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