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早前首次發現恐龍化石,因清修工作需時,恐龍品種仍是未解之謎。位於尖沙咀的香港文物探知館新設「恐龍會客室」工作室,今起開放予公眾參觀;觀眾可看到在港發現的恐龍及植物化石樣本外,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專家及人員亦會在展區內清修赤洲發現的恐龍化石,市民可近距離觀察專家工作。
新設的恐龍會客室位於香港文物探知館庭園,分「展示區」和「清修區」。清修區是古脊椎所專家及工作人員清修恐龍化石的空間,公眾可透過展示區的玻璃觀看到清修工作;若專家正在休息,市民亦可展示區內的螢幕看預前錄製的清修過程影片。
另外,區域內亦展出在赤洲出土的恐龍化石、侏羅紀「菊石化石」、泥盆紀的「介形蟲化石」等香港發現的動植物化石樣本,介紹恐龍、化石形成與發現、赤洲恐龍化石發掘和清修的資料。
會客室啟用後會長期免費開放,營運時間與探知館相同,即周一至三、五,開放時間為朝十晚六,周六、日及公眾假期則會延後一小時閉館,而周四(公眾假期除外)休館。館方會因應參觀人數,採取適當的人流控制措施,如排隊和派籌;若須採取控制措施,會客室的每節參觀人數上限35人,時間為10分鐘。
導賞服務稍後公布
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昨表示,會客室建築費約300萬元,室內環境包括溫度、濕度和照明亮度,都遵照專家的意見而定,有特定要求。清修化石時會產生很多粉塵和石屑,因此安裝了吸收和過濾空氣粉塵的系統。
他又指,會客室會持續展示從赤洲出土的恐龍化石,並隨着化石清修及科研工作進展,適時更新和豐富展示內容;另設公眾導賞服務、學校及團體導賞預約並將於稍後在網上公布詳情。他又指,古蹟辦與漁護署將舉辦公眾講座和古生物工作坊,以提高公眾對古生物的認識和興趣。
清修工作需時
被問到化石的恐龍品種,他回應指,預計清修工作需時9個月,暫未能確認30塊在赤洲出土的恐龍化石是否屬於同一隻恐龍和其品種。蔣志豪又提到,日後30塊化石完成清修後,探知館或會劃分新區域展出化石,但亦有可能移送到其他展館展出,暫未有訂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