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劑師學會籲家長盡快讓子女打針。(學會提供)
第五波疫情下不少幼童確診個案,更有2名幼童不幸染疫死亡,藥劑師學會調查發現,只有24%家長打算讓子女接種新冠疫苗,學會指,未打針兒童感染風險高,康復也可能有「長新冠」後遺症,呼籲家長盡早為子女接種疫苗,又認為政府需盡快增加兒童疫苗接種中心及到校外展提供兩種疫苗接種選擇,同時提供各國兒童打針後的數據以釋除家長疑慮。
調查在上月27日至今個月9日進行,透過網上問卷訪問322名5至15歲學童家長,結果顯示八成二5至11歲學童家長認為,學童衛生防護意識較弱,如難以維持勤洗手、長時間正確佩戴口等以增加感染風險,不過得24%打算讓子女打針。12至15歲學童組別分別已有62%及7%的家長讓子女打最少一劑或計劃於上半年接種,即5至11歲學童家長讓學童接種的意欲只有12至15歲學童家長的3分1。
就已打針風險,不打算或猶豫讓子女打針的家長,首要憂慮針後有副作用、後遺症或死亡,12至15歲組別家長有86%;5至11歲組別則有80%。不過,12至15歲已打針學童家長中,有嚴重不良反應而需求診比率為7%,分別為高燒(5%)、暈眩(4%)、嘔吐及皮膚出診或過敏(1%),沒有任何心肌炎個案。
會長:打針效益高於風險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表示,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讓子女接種疫苗,除了可提供保護,更可讓學童盡快回復校園生活。政府現時提供的兩種新冠疫苗均安全及有效減少重症和死亡,接種效益高於風險,絕大多數兒童均適合接種。
學會建議政府應以簡單易明的圖像向家長提供各國兒童接種新冠疫苗數據,釋除家長疑慮,增加接種意欲,執行上盡快增加兩種疫苗的兒童接種中心,在到校外展接種提供兩種疫苗接種選擇。家長應充分了解疫苗安全性及有效性,權衡子女感染風險及後遺症,為子女健康作最好選擇,應盡早安排子女打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