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虎年伊始大爆發,廠商會會長史立德在新春團拜活動上表示,疫情依然是經濟前景最大不確定因素,新一輪防疫措施目前需要延長,若今波疫情持續2、3個月才能有效控制,料通關進一步延後,下調2022年本港經濟增長預測由實質GDP3%至3.5%增長率,調低至只有2.5%左右。他又指今輪防疫措施令不少消費行業不但錯失春節「黃金周」旺季,更把他們推入寒冬,促當局推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以外,冀再推消費券,並探索「定向消費券」針對性扶持特定行業及市民。
去年中起經濟復甦放緩
史立德指出,去年初環球經濟復甦強勁,本地疫情大部分時間受控, 本港經濟有穩健增長,不過年中起,主要工業國與美國、日本、中國內地等轉弱,未來一段時間製造業生產活動仍受壓,加上通貨膨脹、能源供應緊張、國際供應鏈受阻,以及歐美國定正部署刺激經濟政策「退市」,料來年本地貨物出口增幅效慢至「高」單位數。加上疫情變數,加上不再有低基數放應,料疫情持續2至3個月經濟增長將放緩。
建議消費券限制使用範圍
史立德續指,在等待通關前,本港經濟復甦能否維持韌性和穩定要視乎政府財政能否持續「發力」。財政預算案將在本月23日公布,史立德指冀預算案補助受防疫措施打擊的行業及推出「消費券2.0」幫助業界和市民。他指,當局應研究「定向性消費券」,即限制其使用範圍支援深受疫情影響的行業,如餐飲、美容、旅遊、健身室等,也可考慮允許市民把「消費券」轉贈或捐予更需要人士達扶貧功效。
籲及早規劃通關後「吸客」策略
雖然通關時間一再延遲,但史立德表示,參考澳門表現,預期旅客人數亦未必即時有顯著回升,通關後旅客消費習慣轉變,冀當局與旅遊業界盡早籌劃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