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家超出席第二場地區咨詢會。(港台圖片)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10月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他於今日早上9時半(7日)聯同一眾司局長到沙田官立中學,出席第二場《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李家超在開場發言時表示,自己和團隊非常重視今次地區諮詢會,整個團隊22人一起出席,與巿民面對面交流溝通。他表示,市民的意見讓他在《施政報告》訂出優先處理的議題上幫助很大,期望可以在落實相關方針及政策時「做深和做大」,並探索新領域、新議題。
航空業界冀提供交通津貼挽留人才 少數族裔冀政府助事業發展
出席官員包括6名司長及副司長,他們在台上坐在李家超旁邊。另外,全體局長或署理局長也在與會者的席上聽意見。市民關心的議題涵蓋人才、房屋、科技,以及就業情況等。有市民認為,應仿傚內地部分城市容許在社區擺設小攤檔,銷售食物、飾物和玩具,振興「夜經濟」,亦要考慮下調公私營房屋供應比例,協助年輕中產市民購買私樓。
有航空界人士反映,對於政府將於10月引入首批航空業外勞,感到有點擔心,認為與其搶人才,不如會否考慮為本地人才提供輪班及交通等津貼,以挽留人才。有少數族裔人士關注,政府會否提供更多資源及機會,鼓勵少數族裔青年向上流,發展事業,提升社會經濟地位。他指出,不少少數族裔青年畢業後,寧願選擇做地盤工或外賣員等,因為薪酬較高,亦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育有兩名小朋友的市民指出,在港生育成本很高,建議政府資助增設並培訓社區保姆,促進家庭主婦就業。從事文化藝術工作的市民表示,文化藝術應產業化發展,令到從業員可自力更生,惟香港現時缺乏場地,建議可發展地區藝術發展,指地區有學校禮堂,吸引居民觀看。
局方會認真考慮市民意見
李家超指,首要照顧本地勞工及人才,輸入勞工屬短期措施,以解決當前人手短缺問題,長遠會做好培訓,提供多元出路。至於吸納人才方面,他說香港正與世界競爭,需要「夠膽些」。
李家超表示,感謝市民的廣泛意見,提到政府正計劃搞起夜間活動,如何多方面發展旅遊的建議亦值得參考。他又指,今次亦聽到重視人才、人力供應的問題的意見,特別在本地人才培訓、挽留和落地生根方面,局方會認真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