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日本海上自衛隊蒼龍潛艇。(資料圖片)
日本政府據報正研究在海上自衛隊潛艇加裝可攻擊地面目標的長程巡航導彈,一旦日本受到攻擊,便可從海中發射導彈、藉破壞敵方基地作出反擊,此舉可讓海上自衛隊具備「攻擊敵方基地的能力」,並提高震懾力。
《讀賣新聞》周四引述多名日本政府消息人士報道,預料海上自衛隊潛艇將於2020年代後期配備長程巡航導彈;若難以被察覺的潛艇具反擊能力,將可提高嚇阻力,降低敵方攻擊日本的意圖。
報道指,首相岸田文雄早前公布將於2022年底修訂的安保基本方針「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目標是列明日本將有攻擊敵方基地的能力,屆時潛射導彈將成為有力的反擊手段之一。
擬加裝射程1000公里導彈
目前研究在海上自衛隊潛艇加裝的導彈,是以陸上自衛隊「12式地對艦導彈」為基礎開發的距外導彈(stand-off missile),射程約1,000公里,可從敵方射程外發動反擊,料未來也可應用於攻擊敵方基地。
報道並指,中國擁有許多射程包括日本在內的彈道導彈,且近年中國艦隊在日本周遭海域、東海與南海等處活動趨於頻繁,北韓亦正研發核武及各款導彈。報道指,對於欲對日本發動軍事行動的國家而言,即使可對自衛隊的戰機和艦隊造成嚴重打擊,但若難以偵察的日本潛艇仍具反擊的可能性,這些國家將難以對日本下手。因此,日本潛艇若加裝長程導彈,將可提高震懾力。
日本現有21艘潛艇服役,續航與匿蹤性能等均優,報道指,日本希望活用潛艇能力,藉由彈道導彈的攻擊能力及艦隊等,抵禦針對日本離島地區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