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計劃,包括分階段在大嶼山東面填海1,700公頃,昨觸發萬人遊行抗議,警方統計最高峰時有5,300人參與。爭議背後,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員曾鈺成昨透露,小組在施政報告發表後才知悉該計劃,對此感到失望和詫異。主席黃遠輝回覆本報查詢時,承認事前被蒙在鼓裡,同稱感到「有啲失望」,因小組過去諮詢公眾的東大嶼填海方案僅1千公頃,「從頭到尾唔知有呢個(1,700公頃)規模」,認為政府一旦落實推展明日大嶼,必須詳細解釋擴大填海規模理據,否則難以服眾。

遊行人士憂「明日大嶼」計劃淪為大白象工程。(陳奕釗攝)
明日大嶼計劃自上周三出爐後,一直被轟繞過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最終意見而搶先公布,填海規模更遠較小組諮詢公眾的「東大嶼都會」多出700公頃。黃遠輝承認,施政報告發表翌日(11日),小組曾開會整合最新意見、勾劃最終報告大綱及進度時間表,為年底提交報告作準備,席間發展局代表簡介施政報告的土地供應辦法及明日大嶼方案,不過小組事前「根本唔知道」有明日大嶼,手執的只有土供組諮詢的5個維港近岸填海及東大嶼填海共6個選項。他坦言,小組的確感到失望,因明日大嶼方案與過去數月的諮詢工作不同,建基於兩個不同的填海規模討論。
黃遠輝:最終報告不「搬龍門」
黃遠輝續指,土供組最終會如實反映諮詢所得意見,不會將支持東大嶼都會的意見與支持明日大嶼畫上等號,「當時個龍門係咁,亦都無能力搬咗個龍門。」他又指,假如東大嶼填海選項獲社會廣泛支持,而政府拍板決定填海1,700公頃,政府就有責任提出確切理據說服市民。
至於另一成員曾鈺成昨午率先披露,土供組對特首在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的做法感詫異及失望,因小組最終報告只會反映社會對東大嶼都會填海1千公頃的意見,不能直接套用到「明日大嶼」計劃。他與部分成員認為,政府應先推行1千公頃填海,日後再就餘下的700公頃諮詢後推行較理想。他又指,政府日後就明日大嶼向立法會爭取撥款時亦需解釋清楚,強調不可繞過社會意見推行計劃。
林鄭解畫:不提出恐被批「堅離地」
林鄭月娥昨出席電視節目再就明日大嶼解畫,指如在施政報告不著墨任何措施,解決房屋問題,待小組數月後交報告始提出,「市民會有咩反應呢?我覺得一定就話你『堅離地』,你唔知道已經係水深火熱。」她認為,其他土地供應來源較填海有更多不確定性,亦有用完一天,填海有助建立土地儲備,未雨綢繆。
對於外界指明日大嶼造價動輒萬億,如同「燃燒儲備」,質疑「錢從何來」。財政司長陳茂波昨表示,推展一個大型填海項目,無可避免要動用部分財政儲備,當中可以不同方式籌集資金。他舉例說,如交通基建項目可以發展上蓋項目,補貼建築費和營運費;若情況適合,亦可以考慮透過發債集資等。發展局長黃偉綸則回應工程造價問題,指若為抵擋風暴潮,在研究填海時,會填高海堤,但不會因而令工程費大增。他並稱,目前本港每年約製造1,500萬公噸建築廢料,相當於可填出60公頃土地,同時亦可考慮購買機砂及海砂填海。
聯盟不滿特首一錘定音
另外,守護大嶼聯盟昨發起反對東大嶼填海遊行,遊行隊伍昨午由銅鑼灣東角道起步,途經軒尼詩道遊行,至傍晚抵達政府總部。隊伍中,有家長帶同小孩參與,並手持「燒錢人工島,唔要人工島」的標語,有遊行人士不滿政府繞過公眾諮詢,又不解釋花萬億公帑填海1,700公傾的理據;警方統計最高峰5,300人參與。聯盟召集人謝世傑批評,林鄭月娥一錘定音決定發展1,700公頃人工島,用盡儲備造成「官商自肥」的局面,激起市民反對。
政府昨晚回應指,明白社會對建造人工島的關注,會在日後的研究作所需的土地勘測、技術研究,以及對交通及環境等影響的評估制定方案,為日後公眾諮詢提供全面資料。